徐盛久,男性,生于年8月,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人,农民,著名山歌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兴国山歌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酷爱山歌演唱,年拜民间艺人朱先昭为师,学习以画符念咒、猜花唱采和山歌演唱融为一体的“跳觋”,开始职业歌师生涯。解放后,随县乡业余山歌演唱队到各乡村演唱,直至80高龄从未间断,并教授多名山歌传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兴国山歌代表性传承人——徐盛久
人物故事:
20岁投师学艺耄耋之年的徐盛久,是“中国山歌之乡”江西兴国的一名职业歌师,也是现今仅存的唯一通晓兴国山歌全套“跳觋”功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那深情的“哎呀嘞”,穿越了整整一个甲子。
徐盛久
站在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的山间田头,徐盛久亮开嗓子,随兴而起的兴国山歌,飘过一道道山梁,在青山绿水间久久回荡。劳作中的村民们听见歌声,不禁停下手中的农活,会心一笑,一身的疲惫顿时减轻了许多。
徐盛久自幼受山歌熏陶,有着一副好嗓子,情歌、祝赞歌、搞笑歌,唱什么像什么。20岁时那年他投师学艺,刻苦学会了一整套“跳觋”山歌表演。年,21岁的徐盛久开始了他职业歌师的生涯。
远近闻名的觋公师傅徐盛久老先生21岁就学会了一整套“跳觋”的山歌表演。师傅朱先昭也是本村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入选要求是上要有师承渊源,下要能带徒传艺的民间艺人,徐盛久就是符合这样条件才在过五关斩六将的层层筛选中入选的。
徐盛久
徐盛久夫妇与4个儿子、两个女儿及其孙子、曾孙一家四代都会唱山歌。他除了通晓“跳觋”中画符念咒的全套仪式,还能男扮女装,还能象讲故事一样可以在演唱时临场发挥,将东家一生中酸甜苦辣的经历,把要讲给阳间和阴间听的事,出口成歌成舞唱出来跳出来,是兴国长岗乡远近闻名的觋公师傅。
神秘的“跳觋”兴国山歌迄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是从唐朝开始延续至今的。“跳觋”这一民间古老的祭祀活动其实是兴国山歌最原始的表现形式。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的领军人物刘晓春曾来过兴国考察,是这位专家最早发现,赣南的兴国山歌是客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表演形态的客家山歌,是与宗教相伴相生而来的。
兴国山歌
在兴国乡间普遍存在的“跳觋”的觋公师傅,都是当地最有名的山歌师。这些山歌师有的还属于道教的某个派系,有法号的。
徐盛久老先生“跳觋”的内容涉及面很广。有敬神的、还愿的、丧葬的、喊魂的、叫夜的、祭天地的,还有给受惊吓的、流产的、发癫的人治病以及各种红白喜事、开工庆典礼等诸多祈福禳灾、降妖驱鬼的民俗活动活动中。
徐盛久
徐盛久老先生还有一套“跳觋”的专业工具:吹号的宝角、开天门的雷令,法尺、法帽、法宝、口诰。这都是些已成了文物古董的器物。
兴国山歌的传承与未来改革开放后,徐盛久开始收徒传艺。江背镇乐山村的张祖德出生在山歌世家,先是跟随父母和爷爷演唱山歌,后来听说徐盛久的大名,便前去学艺,成了徐盛久的第一位传人。后来,徐盛久又陆续带了四名徒弟。不仅如此,徐盛久还将山歌技艺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孙子。
如今徐盛久夫妇和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及其孙子、曾孙都会唱山歌,有时还开家庭山歌演唱会,引来如潮般的村民欣赏。
徐盛久谈起兴国山歌的未来,徐盛久感慨万千,也忧心忡忡。兴国山歌迄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没有相同的歌词,表演时靠演员的即兴发挥,需要有较好的想象能力。
徐盛久说,但现在的年轻人爱听流行音乐,心态浮躁,没有了学习山歌的劲头和生活经验作为创作底蕴,也没了以往砍柴、放牛都能大声吆喝喊几嗓子的环境。这是很可惜的,兴国山歌是老祖宗留下的珍财产,应该得到保护和发扬。
呗呗说:
徐盛久认为应该丰富山歌的表现形式,让它流传更广,兴国山歌这一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上应该被保护和发扬。如今,徐盛久每天仍然坚持练嗓子、搞创作,他在期盼中坚守,期盼兴国山歌的更大辉煌,坚守对兴国山歌深情的爱,一直到老。
1、百师?人物
辛里生:民歌大王的艺术人生
2、百师?人物
付占祥:我用树皮器物书写历史
3、百师?人物
“鱼皮部落”里的赫哲族妇女
4、百师?人物
郭承毅:一辈子做风筝的手工匠人
5、百师?人物
施杞:弘扬中医个体化治疗优势,是我的时代使命
为了传递新时代匠人心声,塑造新中国百师人物形象,挖掘非遗品牌的深度和影响力,全国首家非遗杂志《百师》现面向全国非遗传承人,工美大师,中书协、中美协会员及传统文化领域的学者、专家,行业部门领导以及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等征稿啦!
如果你徐盛久这样的传承人
一定要来了解:
——专注非遗文化领域的专业期刊
——用匠心精神影响世界的平台
——传递新时代匠人的心声
——塑造新中国百师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