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中国护理管理大会“护士人力与职业健康论坛”分论坛上,医院护理部部长皮红英,首都医科医院护理部丁舒,医院护理部副主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及骨干,围绕护理人力建设与护理职业健康,进行了专题讲座。
医院护理部部长皮红英:
多学科联合门诊中护士的角色和作用
多学科联合门诊成立背景
在医院,专病化成为原有门诊的主要诊疗模式,患者看病存在需往返多个科室的现象;每个就诊科室不同,治疗方案存在差异巨大;虽然各临床科室或专科水平普遍发展较高,但仍无法满足医患双方对高效率医疗流程和高质量整体疗效的需要。“例如,一个肝癌病人,肝胆外科可以看、消化科可以看,这时,如果患者询问医生护士应看哪个科、哪个科效果最好,往往也很难得到更合适的建议。”
基于以上情况,医院成立了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新型的多学科联合门诊包括肿瘤、心身疾病、常见病合并症、疑难并等类别,改革了原有应诊模式、就诊流程,提供多学科集中会诊、远程会诊、5G远程手术等特色服务。“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生病的人为中心,更科学、更合理。”
护士在多学科联合门诊中的角色
护士在多学科联合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门诊护士成为前期推广的宣传者(MDT建立前期的筹备、宣传推广)、会诊启动的协调者(分诊、联络会诊专家,确定会诊时间场地、布置会诊现场,通知患者事宜)、高效会诊的保障者(评估病情,补充相关检查,确保资料完整;根据患者需求,针对性地联络相关专家会诊;定期随访,了解执行情况和效果;会诊改进建议)、联合会诊的发起者(护理专家作为首席专家和发起人,伤口、造口换药,跌倒筛查门诊,PICC置管及维护,认知筛查与康复)、专家团队的参与者(会诊专家团队成员、老年慢病MDT)、患者资料的管理者(会诊前收集患者病情资料,会诊后收集专家诊疗建议、治疗方法)等,实现了护士能力的再提升和患者就诊满意度的再提升。
护士在多学科联合门诊中的作用
护士积极参与多学科联合门诊,使多学科专家团队不断增加,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和体验明显提升,且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和自我价值得到更大提升。
在新的诊疗模式中,广泛宣传是MDT维持运行的关键,标准流程是成功推行和获得认可的诀窍,创新机制和形式是提高效率效果的途径,以人为本是始终贯彻的原则。
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方茜
战略性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推动护理学科磁性发展
面对当下护士严重短缺的状况,护理管理者需要通过领导层的政策引导、管理层的机制创新和执行层的结构改革等方面多措并举,构建良好的执业环境,像磁铁一样吸引专业护士,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才能依靠这支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医院非常重视护理人才建设,出台了加大资金投入,激发工作源动力;科技助力质控,省时省力省心等多项举措,激励护理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加大资金投入,激发工作源动力
主管部门拨款万元,医院人才建设。医院配套相应经费,作为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经费,并专门成立了“临床护理专业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委员会”;医院另拨款万元,用于奖励护理系统。
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整体护理费提成40%;根据职称增加护士晚夜班费标准;编内编外同工同酬。
为激励护士接受再教育,医院不仅为提升学历的护士报销学费,还每月给予基本工资待遇和一定的生活补贴。同时,医院投入余万元成立护士培训中心,并拍摄教学系列视频等,全院护士人手一份,并辐射全省医院。
科技助力质控,省时省力省心
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护理质量控制信息化,为临床护理人员减负;构建三级质控体系,信息助力数据化质量管理,优化人力配置,节约人力资源;全院运行自动化传输系统、自动包药机,助力更便捷高效工作。
教学相长,提升学科影响力
医院于年成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科,并逐步建成了9个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将临床护理教学分为在职继续教育、临床实习带教、院校理论授课等部分,积极做好人员储备,加强能力培训,确保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顺利实施。
首都医科医院护理部丁舒:
护士分层管理促进护理专业性提升
护士分层级管理是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要求,是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的必要内容。
分层管理标准
医院的护士分层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