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互联网思维的风卷残云
记得在某大型电商物流部门工作时,我就一直在抨击,太多的互联网公司觉得做物流就像开发互联网产品一样,只要把几个“工程狮”“程序猿”关进项目室,突击三个月就能做出一款物流产品,而结果是这些人没有做过物流。脑子里没有业务场景的产品只能成为一个个Show。道理很简单,他们根本没有搞清物流的目标客户是谁,要改变的人群是谁,也就根本理不清这些客户的需求,所以做出的产品都是想当然的,用衡量C端客户心理的方式去衡量B端客户是完全错误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最近把滴滴、快的模式硬生生往物流行业里照搬的现象。因为这根本就是不同消费模式衍生出的两种不同的物流服务,B端客户多为合同物流,不管同城还是异地都不会频繁地更换物流服务商,装上APP每天频繁地去找车,客户还不累死;有些产品又想当然地编造场景,说“C端人群搬家、学生毕业”等会使用到他的物流产品,一年或者两年搬一次家难道还要装个APP?这是一个多么牵强的理由。以上两种应用场景都是使用频率极低的场景。物流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我认为最容易成功的还是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的传统物流企业。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沿着上一段讨论,为什么互联网思维能够像风卷残云一样劲吹到整个物流行业,而传统物流面对“互联网物流”企业有的如临大敌,无力招架;有的盲目效仿,犹如东施效颦;有的唏嘘感叹,却不自省。于是传统物流行业就把互联网思维当做了洪水猛兽,而我们传统物流行业十几年积攒下来的经验真的经不住一个“概念”的冲击吗?
“互联网物流”更多的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物流,更能够看到传统物流企业的短板,而传统物流企业则当局者迷,只看到了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而没有深刻地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看到自身的长板,在互联网思维的“快”字里直接迷失了方向。这是我要表达的第二个观点,传统企业一定要善于“跳出物流看物流”。
这样用好“快字诀”
雷军经常说的互联网思维“专注、口碑、极致、快”,而“快”字应用在物流行业里又有哪些启发呢?
我们看一个案例,年餐饮O2O只有一个字“火”,各种资本的助推,加上生活类O2O伪概念的盛行,动辄融资千万美元,看得我们传统配送企业目瞪口呆,等传统配送企业转变运营模式,加入战斗的时候已是年底,明明传统物流人能干的事情怎么被外行人抢了先机?那么传统物流如何利用这个“快字诀”?
1.创新速度要快。善于跳出物流行业看物流,善于抓住客户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创新;善于跳出物流环节看物流,从供应链的整个链条思考创新的方向。
2.思维变化要快。由于传统物流企业受限于管理体制的原因,惰性思维蔓延,上行难下效,这时候考验的就是管理者的魄力,甚至需要从组织架构上去快速调整。
3.运营模式调整要快。当看到市场机会的时候需要快速调整,就像以上案例中传统配送企业是单点对多点的运营模式,而餐饮等生活类O2O是多点对多点的运营模式,运营模式的变革会涉及短期内部运作成本的投入和内部利益的调节。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外部消费模式变化需要调整运营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速度。
4.执行速度要快。有了创新的方向、团队思维达成一致、运营模式确定调整,那么就是看团队的整体执行力了。在面对一个崭新的市场的时候,整个团队能否“ALLIN”则决定着团队的生死。
(作者系九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原菜鸟网络冷链体系创建者)
注:本文由《快递》杂志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