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卖块种出脱贫致富路

■龙湾镇委书记梁英艺介绍一朵花最高能卖到元的“植物界大熊猫”金花茶。■趁着阳光好,药材加工厂里的工人抓紧时间翻晒药材。

年的一场霜冻,让村里种植的药材收成损失惨重,但药材价格也相对提高,幸存下来的药材收入相当喜人,这让广东云浮罗定市龙湾镇委书记梁英艺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商机。当云浮市创造性地在全省率先提出以“整镇推进产业扶贫”时,罗定龙湾镇找准发展与扶贫的契合点,在佛山市南海区委的大力帮扶下,整镇推进南药种植产业,打造“龙湾十里南药长廊”。目前,全镇南药种植面积已达4.36万亩,参与农户2万多人。其中,作为扶贫产业的万亩南药基地连片种植面积达1.56万亩,种植南药品种38个。

靠南药技术创新龙湾镇脱贫率达99.06%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西部的龙湾镇共有11个帮扶村,其中2个为相对贫困村,截至年年底,镇里有贫困人口户人,脱贫户人,脱贫率达99.06%。两条重点村大石和金充村分别已脱贫户人、户人,脱贫率分别为99.22%、%。龙湾镇党委、政府立足生态优势,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大力发展南药产业,先后获得广东省“南药技术创新专业镇”、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南药专业镇、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等称号。在佛山市南海区委的大力帮扶下,向贫困户推广种植特色南药,发展南药产业经济。目前,万亩南药基地连片种植面积达1.56万亩,种植南药品种38个。■龙湾镇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天然的南药物种宝库。定方向一个个想法排除后,经慎重考察选了南药产业“这是走马胎,这是金花茶,这是牛耳枫……”走在龙湾镇的药田里,随手扯过一片树叶或者托起一朵花,梁英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做药品介绍。是因为懂药材才选择了南药作为扶贫产业吗?梁英艺“坦白”说,为给贫困户找一个脱贫致富的产业,当初其实考虑过很多项目,一个一个地排除,最后才选的南药。龙湾镇是一个边远的山区镇,这里没有工业。梁英艺回忆说,当初也想过发展养殖业,但觉得对环境影响太大;也想过发展种植业,“但种水果有分大小年,大年丰产了,但卖不卖得出去是一个问题,像荔枝这种水果还不利于存放。小年的话,产量有限,价格再高也没有用”;再说到种蔬菜,龙湾镇离信宜市有60公里,离罗定市的市区有50多公里,蔬菜种出来也没有销售优势。“工业没有,种植不行,养殖也不行。”他于是将目光投向连绵的大山。龙湾镇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有林地15.09万亩,已发现野生南药品种多种,是天然的南药物种宝库。当地的老百姓本来就有采药的习惯。“镇里以前的广藿香主要靠一些小药贩过来收购,1元一斤或1.5元一斤,而药厂的收购价是8元一斤。”梁英艺开玩笑说,“当时看到这个差价,我都想去做药贩子了。”恰巧,年初的一场霜冻把村子里种的益智冻死了一大半,那年药贩过来收购新鲜益智的价格升到了四五十元一斤,而正常的年份,价格是10多元一斤,镇里那些没有被冻坏的益智,一亩地收益达到了几万甚至十几万元。受此启发,梁英艺开始琢磨,可不可以推广种植南药。“我是在农村出生,农村长大,学的是农业相关专业,现在还在从事农业农村工作,我参加过第一轮和第二轮扶贫工作,对农村发展有一些分析和想法。”梁英艺本着保护农村环境的观念,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到对口帮扶的佛山市南海区考察了三家药企,回来后便提出了建立万亩南药种植基地的想法。如今,龙湾镇1.56万亩的南药种植基地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了。今年的疫情,对种植养殖业的影响都很大,但对中草药种植不仅没有影响,还有促进。南海区纪委驻龙湾镇大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黎应坤告诉记者,年村里的广藿香储备了很多,“今年因为疫情,广藿香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12—13元,提升到每公斤24—26元,包括板蓝根价格也都上去了。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村里从年初就开始加班,一下子做了几百万元的生意。”“我现在觉得走中药材扶贫这条路,真是太正确了。”梁英艺说,“中草药种植的抗风险能力强,比如年中药材收购价格低,那我不着急,让它再长一年。多长几年的药材,销售价格反而更高。”■在加工厂,工人们给桂枝切片。促“造血”“贫困户只有尽快看到收益,才会有劲头投入其中”找好了产业,定好了方向,龙湾镇以“政府政策引导、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租赁经营、贫困户分红”的模式,统筹贫困户的扶贫专项资金和贫困户申请到的小额贷款投资共.34万元,投资罗定百草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构筑“一基地+两个%”的南药扶贫产业格局。“一基地”,就是镇集中连片土地建成的万亩南药种植示范基地,种植了金花茶、金槐、大果石笔木、牛耳枫、黄花倒水莲、金丝皇菊、郁金等特色品种南药;“两个%”,就是以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村和%有劳动力贫困户参与南药产业发展。通过南药扶贫产业,贫困户每年人均扶贫资金分红可达1元,小额贷款投资收益有元。合作社从育苗、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优先把有劳动力贫困户吸收进来,让贫困户获得务工收入。此外,贫困户可利用自有的耕地和林地,自主种植南药,将“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我当时请南海的药企老总推荐两三个南药品种给我,要收益见效快的。因为贫困户只有尽快看到收益,才会有劲头投入其中。三个企业都提到了种广藿香。”梁英艺说,年,镇里向贫困户推广种植广藿香,实施“九包一奖”。梁英艺一项一项数:“九包”是包整地、包地膜、包底肥、包种苗、包除草剂、包追肥、包技术、包回收、包服务(每户有一对一帮扶干部);“一奖”是贫困户每产一斤广藿香补助1元。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一亩药地种得好,能收0斤干的广藿香。合作社的保底回收价是4元/斤,0斤收入元,再加上0元奖励,一年一亩收入万元。”广藿香种植也是有“缺陷”的,就是不能年年种,种植间隔2-3年。所以年镇里推广的南药品种是紫苏,实施的是“五包一奖”。今年,考虑贫困户的可持续增收,龙湾镇制定了一个出列贫困户的再造血工程。“已出列的贫困户,或脱贫不稳定的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只要有意愿,我们会继续扶持种植牛耳枫。这个品种的药材主要采摘枝叶,一次种植长期收益。”梁英艺说,每户可种3亩牛耳枫,种苗、肥料钱由镇政府出资,按照市场最高价保底回收,一亩地能收入元,3亩能达到1元,可长期稳定增收。另一个“造血”工程是让每个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策”的标准,发展南药种植基地,以此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比如今年镇里准备再建个0亩的林下种植项目,“林”是黄榄,而“林下”则选择种植15种喜阴的中药材,如紫苏、黄花倒水莲、走马胎、板蓝根、牛耳枫等等,实现土地综合利用。■村里推广种南药时,贫困户陈著权第一个响应并种了三亩广藿香。渐自立用镇扶贫收益再扶贫困户一把在大石村村委会,记者遇到了追着扶贫工作队要南药种苗的贫困户陈著权。陈著权家里有七口人,一个孙子和一个女儿还在读书。扶贫之前,一家人只靠他们夫妻俩种菜、种水稻,一年的人均收入才0多元。村里推广种南药时,他第一个响应并种了3亩广藿香。年,他家又种了两亩猫须草,收入都不少。“工作队什么都帮扶,还给我送南药种苗,不用钱。”陈著权高兴地告诉记者,年他家里人均收入有1万多元。自年起就一直在大石村扶贫的工作队队长黎应坤告诉记者,在大石村,通过“九包一奖”,村里95%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参与了南药种植。陈著权属于勤快的,种了5亩多的药田,“人勤快就赚多一点”。大石村是省定贫困村,村里有贫困户户。通过南药产业扶贫,村里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万元,村里原来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年新增一户,是因为家里女儿得了白血病导致贫困。在村委,陈著权问道,他年向村里报了想种五亩广藿香,怎么还没拿到种苗。记者问了一下,得知广藿香并不是今年的扶贫项目,所以需要他自己去买种苗,“要几千块哦,那不行啊。”陈著权有点迟疑。工作队为他想了个办法:过渡时期,贫困户可以去跟百草源合作社协商,先拿苗,种好有收成,销售给百草源时再减去苗的费用,赚到的钱就是贫困户自己的。梁英艺告诉记者,今年省已经没有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给贫困户发牛耳枫种苗、肥料的钱,都是从这几年镇里的扶贫资产收益中拿出来的。除了南药种植,镇里还发展了光伏项目,建了2个温室育苗大棚和2个初级加工厂。年,镇集体收入在50万元左右,年定下的目标是要突破万元。

■在种苗繁育基地的炼苗温室大棚,工人正在给南药幼苗喷水。

■现场直击

新快报记者走访龙湾镇南药产业链机构

生产车间里定制万包女士养生茶

为了深挖中草药种植的附加价值,龙湾镇联系了很多的技术团队。最终,镇里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和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为技术依托,邀请到了中科院院士陈新滋带领中山大学药学院专家团队进驻龙湾,从“规划—育苗—种植—管理—加工—开发—品牌”等环节,为龙湾南药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管理和指导,利用当地所种植的药材,研发深加工产品,如桃金娘保健酒、三金茶、肾茶颗粒冲剂等。如今,龙湾镇的南药产业延伸到了育种、种植、加工、开发、销售整个产业链,已组建平方米的南药种苗组培中心,配套亩的种苗繁育基地和1平方米恒温恒湿阳光大棚,为镇内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种苗,并配套有两个南药初级加工场和冷库仓储中心。在镇里的南药组培中心,新快报记者见到了靠着一点点的叶片和枝丫就在营养液里生根发芽的金线莲;在育苗大棚,记者见到了一朵花最高能卖到元的“植物界大熊猫”金花茶是如何从一根光秃秃的树枝上长出来的;在加工厂,记者见证了从树上掰下来时仅50元就可以买斤的桂枝,如何在枝叶分离、切片、压榨之后,变成了最高能以14元一斤的价格卖到药厂的肉桂;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正在给南海区的一家企业定制万包女士养生茶……能产还要能销,龙湾镇以“供销服务+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成立云浮市首个镇级消费扶贫服务中心,让全镇户贫困户参与农产品供应,促进贫困户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组建了龙湾镇南药电商大楼,正式进驻淘宝、拼多多、中国扶贫网等;在广州、佛山、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地建立南药贸易点,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随着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今年还有一个很庞大的计划。”梁英艺说,“镇里打算做中药材的进出口贸易,为周边市县老百姓提供收购、加工服务,把大家种的中药材收集起来。”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积极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继续探索建立贫困户“投资分红”的机制,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头作用,实现长效脱贫致富。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海

来源:新快报

热文推荐

1.挂牌督战“怎么督”?权威解读来了!

2.扶贫督察靠暗访:不听汇报、不填表报数

3.连夜送出!广东为名建档立卡高三、初三学生提供平板电脑助力线上学习

4.重磅!中组部发布《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全文)

5.向全省驻村扶贫干部赠送的保单!请签收!

6.全省场“南粤春暖”网络招聘会,找工作的你快来看看!

7.扩大作品征集范围!“脱贫攻坚看广东”最新通知速看!

全国扶贫举报监督

投稿邮箱:gdfpxw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gl/50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