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物流之我见三年磨一剑

在目前作者从业7年多的职业生涯里,供职时间最长也受益匪浅的公司便数德邦物流。

记得那是14年3月份我刚从上一份实习岗位富士康离职,当然作为我毕业的第一份实习岗位富士康我在这里也讲述一下比较有意义。在14年年后2月初我便去了东莞的智通人才市场投简历找一下实习岗位,在智通的一楼转了半天都是销售和文职岗位,觉得不合适准备放弃的,结果看到二楼还有一个机械工科类的大厂专厂,一上二楼才发现各种世界名企的均在楼上进行招工。记得那时有三星视界,TTI,理工造纸,徐福记,玖龙纸业,省巢,京瓷等公司在招聘,看了一圈,这些企业薪水不低,但要求也不低呀,薪水都是+,但要求居然都要有行业6-10年的工作经验,走了一份简历也没有投几份,后来也没有接到这些公司的面试通知,想想投了也算浪费纸张,八成HR直接丢人才市场垃圾桶了。

最后在角落里看到了鸿海精密集团招聘工业工程专业的实习生岗位,我一看鸿海精密集团怎么这么熟悉,我想了想我上学的时候看过关于工业工程的大牛的书,比如大名铭铭的台湾富豪郭台铭就叫过一句话『工业工程是工业之母』这位商业大享非常看重工业工程在工厂管理里的效益。难得碰上对自己本专业这么赞赏有加的名流,然后我就去看了郭台铭的相关的书,详细了解了一下郭台铭本人。而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创立了鸿海精密集团,而且这个集团旗下最有名的工厂就是富士康。当时想想不会是康士康在招人吧,前几年康士康可是有8连跳的事发生的呀,在纠结要不要投简历的时候,一个中年人见我在那里站着公司简介,就把我招呼过去聊天。他问了问我是学什么专业的,我回答说工业工程专业,他说正好他那里要招这一专业的菁干班重点培养,问我有没有实习经历,我就回答说在学校时教授带着去三星实习了一下关于精益制造相关的改善项目。那个中年人便说非常合适,便要了一份我的简历,然后加了联系方式叫我在某个时间过去他们公司去进行二轮面试。

当时投了十多份简历,当时自己投了有好多公司的储备干部简历的,还有助理工程师简历,文职还有销售的简历,两三天结果一个电话都没等到。想想自己上半学期在考研没有出去弄实习报告和实习证明,下半学期年后出成绩研究生专业课由于是跨专业的数字和专业课均没有过线,考研无望只能抓紧把实习证明补上去了,不然没法做毕业设计和拿毕业证了。所以我就联系了一下当时留的联系方式,我问那个中年人大概什么时候面试,我才回想起来说自己的助理刚换没有人联系我过去面试,叫我明天直接带上简历去公司面试。总算有个面试机会了,这可是我最后的机会,我便直接说明天准时过去面试。

当时面试我的有三个人,一个是他的助理,一个是他,还有一个是他的同级别专才(台干)(后来了解他是台湾国立大学的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在公司在十年多的司龄)。面试非常简单,就叫我简述了一下自己和自己的专业,那个台干问了我此工业工程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其他的我回答的还算可以,但问到的技术性问题还有有挑战的,我回答的不是很好,但台干也大概觉得我作为一个本科此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回答起来吃力也是正常,他就给我详细地解答了此前问的问题,我便连连赞同说跟我教授讲的完全一模一模,果然是个学术派。就这样我过了面试,助理便通知我在下周第一个工作日便可以去办入职了,入职是以高中学历入职,然后以我助理工程师的岗位,等我毕业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后便转为工程师岗位。

有惊无险终于有公司邀约我去公司面试,然后就这样一把通过了。于是便抓紧准备好入职材料,收拾好大学宿舍里的行李下周一过去上班了。大工厂福利待遇果然好,包吃又包住。吃的话是一个月饭卡里打三百块钱,然后去食堂吃饭刷卡,中午一个套餐三块钱,早餐和晚餐也都不超过三块左右,一天下来也花不到十块钱在吃饭上。住宿的话,我那部门有工程师的住宿名额,直接给我免费住了。相对于作者后面的公司关于是业界良心,后面的几份工作从来没有包过吃住,吃住一直是作者月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开支呀,可能是我比较能吃吧。

办完入职之后,就把我拉到试产车间里去跟着一群姐姐们学习一下现有的产线上的各种产品的工艺流程,产线排布,人员安排以及产线上各种工种的岗位职责。没实习一个多星期就给我单独安排活干了,后面才明白为什么把我这个小白未毕业的实习生招进去干这个事,原来是甲方要求这一项目必须要有一个本科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员去参与其中,而其他几个姐姐均是电子工程或者其他工程专业的,她们都是在工厂里做了接近十年后觉得更适合做工业工程师这一岗位后,公司给他们培养之后转岗到我现在这个部门的,但现在这个甲方要求较真了便叫我签了中文和英文的保密协议,又听了几个小时的甲方做的保密相关的安保会议后,给我配发了工卡和各种工衣(静电衣,特殊项目的工衣和厂服),让我平时不进入项目车间可以穿静电衣上班,但要是进项目车间就必须穿特殊项目的工衣进去。

那时真正觉得商业机密的保护真是太严格的,幸好我是本地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让我提供体检证明和无犯罪证明,其他人员均需要提供这些证明,而且这个甲方就是大名鼎鼎的APPLE苹果公司。而且试产的这个东西也是当时乔布斯在的时间极为鄙视的一款产品,就是苹果手写笔,也即后面苹果平板电脑上面一个最贵的配件,需要美金购买的那个APPLEPENCLE。想想苹果笔当时发布的时候是15年9月份,而我14年3月份已经在试产这个项目了,一个产品的试产到发布的周期居然要1年半的时间。果然产品的周期是非常的长的,幸好我当时试产的产品发布了,想想自己在试产车间里写了一个月的SOP,拆解又拆解改了又改,A3的打印纸和打印机的油墨都用完了,连辅助我打印的小姐姐也都打印困了。我一有打印需求,就需要给我调整格式然后打印出来,过塑贴铝箔封装然后再修改BOM清单,同时又要把旧的SOP粉碎销毁掉。当时由于白天要在工厂里上班,然后晚上那一批甲方的工程师老外要过来试产验收答疑,就陪着这些老外晚上通宵加班。当时我在试产车间做了一个半月之后试产结果,就把我调回PIE部门了,每天好无聊没有事情做而且看其他人也在摸鱼又需要天天在办公室里呆着不能出去,非常压抑感觉想是坐牢,出门都要过三首安检,看不到太阳面对的都是24小时照明车间,看到的都是一群在产线上麻目的流水线操作工人,纠结了半个月一直在想要不要离职,后面终于跟副理提出正式的离职申请,两位副理都想挽留我,说我这个专业非常合适不过,但我觉得真是太压抑了,想改行了不想做厂仔。

一个多月下来,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一万块,回想一下简直出道即巅峰。那时我为啥果断离职也是因为有找到第二份实习工作,也即本篇正式要讲的德邦物流。当时5月份了进入德邦还是实习生岗位,一个月。

想想我在工厂里一个多月存到了一万多,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要当时忍一忍,多攒点钱的。那一万块的算法大概就是底薪加绩效加加班时长,富士康的加班费是按时间段来给的,普通加班给1.5班时薪工资,晚上10点后加班给2倍时薪工资,然后凌晨2点后给3倍加班工资。周末也有一天加班时间,拿2倍的时薪工资。同时当时吃住都不花钱,工资是纯收入,想想当时这个薪水真是太想了,如果现在能回去我就甘愿做个厂仔。

为啥我能够在第二份实习工作也即德邦物流能够一干就是三年多,还要归终于一个好的开始。那就是一个入职选拔过程,我记得当时面试的时候一起面试的有十多个。是群面的那种,面试官面试了所有人之后,然后就说念到的留下来继续进行面试,没有念到的回去等通知了。就这样就剩下了五六个人,然后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和做游戏到最后各种PK后,一个个的人都被告知回去等通知。最后就剩下我一个人,然后面试官直接拿出了实习合同让我签了,实习本科生一天薪水块,然后工作时间是21天,合计元一个月。然后就告知我上班地点为东莞石排,让我准备好东西过去上班即可,由于是实习无需打卡无绩效考核无具体任务安排,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回学校进行毕业设计。想想真是太自由了,居然可以搞到一份这么轻松的工作,我就又回学校呆了一周搞一个自己的毕业设计还有跟同学一些玩一下,当时在富士康攒的一万块钱,自己换了个苹果5S手机(当时七千多块),然后剩下的钱吃吃喝喝还有新工作租房子付房租就给花完了,后面就开始了三年多的月光族的生活。

我在德邦物流三年,一共经历了以下几种岗位,

转运场统计分析员,事业部统计分析员,华南标准推进专员,转运场卸车组经理,事业合伙人区域指导,深圳事业部标准推进专员。也从员工级走上经理级,也从经理级下到员工级,从经理级下到员工级也是我出走的重要原因吧。

当然我现在的每一份工作我都会感激我在德邦物流能够学到的一些比较专业的统计知识。在德邦物流我干得最久的是统计分析员的岗位,其间每日都是做各种数据分析,以及质量汇报。当然也要在感谢我的众多导师们,我经常会在各种工作群里进行拜师学艺,同时也要感谢度娘,在我问不到的情况下我就问度娘了,度娘上总有热心网友进行细心解答的。我在做非管理岗位的两年内,学到了EXCEL表格的熟练操作,各种数据建模,比如质量,时效,客诉,物流成本的数据模型,转运中心长短途发车数据模型,以及种种自动化的数据汇报模板,EXCEL公式的初高级的应用,宏的录制使用,SQL及ACCESS数据库的操作等等。以及公司的转运场,车险,经营营业部的标准化实操。作为评分者,对标准化有着自己独道的见解,在自己所在的辖区内让各区长和经理闻风丧胆。当然这三年的经历不是一两句话就简单概括掉的,以下来详细讲解

德邦第一岗——转运场统计分析员

德邦的统计分析员是一个类似于其他公司的中台岗位,每日是做数据分析类的岗位,监控物流数据的异常,当然这个岗位也是最难上手的,需要考验一个人的钻研和刻苦精神,当然我就是那种喜欢钻研且刻苦的人。遇到问题迎难而上,同时也会进行各种创新。那里我刚实习的时候,本着德邦的传统师徒制,给我安排了一个师傅(就是转运场的头号美女),后来才知道有那么多人喜欢她的。我每天就坐在她后面观察她的各种操作和跟其他转运场同事还有总部专业部门的沟通交流,当时看到她的各种数据采集动作和表格编辑汇总还有整理汇报过程,我差点当时去世。还有玩表格玩得这么出神入化的人,表格我都没有看清楚怎么操作的,按哪个键位的,输入哪些公式就这样操作完了。后面她就慢慢地一个表一个表地教我,然后告诉我这个表每天什么时候要发到哪个群里汇报,要私发给哪些领导过目,然后邮件几点发出,还有就是对接专业部门的哪个群,哪个接口人,把文件上传到群共享或者接口人的邮箱里。就这样笔记本都记了几页,从早到晚不同时段做不同的数据分析,比如早上统计一下昨晚的落货卡货数据,输出给白班的货台管理员让货台管理员联系客户致歉,同时货台管理员要把这些卡货从货区里找出放在货台的最前面,让晚班的装车组同事能第一时间把货装进车厢里。十点多做一下中转到达货的库存数据,不停地刷新城际卡货数据,把当天的转运场到营业部车辆,在发车时间点前把所有的城际卡货的数据给到操作现场让他们全部装进中转车上,同时做好货量预估,及时通知车队备好车辆和车辆的及时上位还有时效产品装车完毕和通知司机提前或者准点发车,若线路货量超标及时进行车辆加发。

下午的时候做一下长途到达货量预估,通知晚班现场经理的货量预估,把控人员出勤(不多也不少地出勤,避免都出勤了都吃不饱,少出勤了影响装车和卸车效率进而影响线路的发车时效)。然后空闲时间录入一下转运场的操作人员的操作货量表,向领导汇报转运场的组织效率,人员效能和货量的达标绩效奖金。让夜班的操作人员第一时间核对自己的货量是否正确,如果有误写在货量更正表上第二天操作更改(因为装卸车均为小组或者团队协作,会存在有些人员不是全程参与的,有些人员是中间加入的,有些人员是提前退出的,有些人员是临时安排支援的,这些突发情况就需要组长去手写这些车的货量是如何分配的,如果只纯导系统的话,货量就只算在了组长头上了,其他组员少分或者干脆就没有货量了),一方面这些数据异常会引进组员对货量缺失的紧张,同时也会影响出勤数据的统计和人员效能的计算。

当然以上仅为白天的工作,在转运中心上班的统计员还要定期转晚转了,女生除了财务其他也不例外。晚上的工作就是进行长途车辆的到达确认,卸车任务分配,长途发车监控,长途装载效率监控,短途和营业部出货量测算,长途车辆约车及时货台及时上位监控,次晨的快递车和城际卡车的发车,晚班的话相对白天系统操作类的任务较多,讲究快速效应和做单结款的效率,无需太多数据统计的工作。一班一个转运中心一晚上长途发车和长途到达车的预付款和结尾结算一晚上要发出五十万左右的现金,这些卡车司机只要现金结算,因为他们上高速交高速费还有加油那个年代都只支持现金交易,公司对公打款的时效有限,毕竟没有财务上晚班去操作对公账户打款的。以上就是白班和晚班统计分析员干的那些事

德邦第二岗——事业部统计分析员

当然能进事业部做统计分析员的是需要过储备经理的,就是在小区业务熟练能力突出,年限也够的需要推荐到事业部办公室做事。我就有幸能够遇到东莞的事业部新建,没过储备就破格进入事业部办公室。进入事业部办公室后,格局就要更高了,因为之前只在转运场上班,往往站在的是转运场的利益层面,没有考虑到车队和营业部。站在经营事业部层面当然一切都是为了收入,收入的多少决定着所有人的荣辱。当时在事业部负责时效数据,监控各环节的时效数据,之前自己在转运中心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kb/874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