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凤,女性,现年60岁,赫哲族民间艺人,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乡渔业村村民,15岁起随母亲尤翠玉学习鱼皮制品工艺,能独立完成从剥皮到成品的制作过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尤文凤
百人物故事:
这是一位典型的赫哲族妇女,60多年的沧桑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言谈举止中,她开朗豁达的性格展现无余。
她的手上,两篇鞣制好的马哈鱼皮在其利落敏捷的穿针引线中,缝合成了鱼皮上衣工整对襟的一半,一件鱼皮衣初现雏形……
尤文凤
尤文凤从15岁起随母亲尤翠玉学习鱼皮制品工艺。据尤文凤说,制作鱼皮衣首先要挑选大鱼,最小的也得七八斤,几十条鱼的鱼皮才能做成一套。以前赫哲族人制作鱼皮衣所用的鱼,都是靠出江打渔得来。
师尤文凤制作鱼皮衣,完全承袭赫哲族古老技艺。年,母亲尤翠玉就开始向其传授鱼皮制作手艺。尤文凤先学会了制作简单的皮衣、皮裤。后来学会了制作复杂的手工制品,如翁得、狍皮大哈、孩童帽子、鱼皮包等等。如今,尤文凤可制作很多工艺品及特殊要求的鱼皮、狍皮、貂皮制品。
尤文凤
年,她开始将设计的鱼皮服饰作为演出服搬上舞台,得到群众的喜爱。年10月,她参加了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及由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组织的歌舞演出活动,尤文凤精湛的鱼皮制作工艺得到各界好评。
人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把赫哲族的鱼皮制品带往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并喜爱上这些手工艺品,尤文凤就利用村里闲置的房子开办了赫哲族鱼皮文化展示厅,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赫哲族的传统文化。
她还担当起这里的解说员,客人来参观时,她会用赫哲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为客人介绍。
尤文凤
尤文凤的生活很充实,她除了要教三个儿媳和孙女学做鱼皮衣以外,还在教村里的年轻人学唱赫哲族语言的民歌。
她要先把汉字的歌词翻译成赫哲语,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给年轻人,好在现在科技发达了年轻人可以先录下歌谣,通过录音学习。这也是一种让赫哲族古老文化传承的方式。
尤文凤
近几年来,尤文凤除了向家人传承赫哲族鱼皮衣制作技艺,还在乡里和市里的鱼皮文化传承培训班上向鱼皮文化爱好者们讲解鱼皮衣制作技艺。除此而外,尤文凤还“手把手”传承鱼皮衣制作技艺,已教授学员尤俊丽、尤秀梅等10余人,使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得到传承。
物呗呗说:
对于这个只有多人的民族来说,无论从服饰、语言、建筑还是生活方式上,赫哲族的标识几乎不可辨认了。如今,在尤文凤的带领传承下,赫哲族鱼皮文化的衍生开发得到了全面的彰显和提升,以鱼皮画、鱼皮饰品、鱼皮挂件等为代表的赫哲族艺术品,已经成为赫哲族的民族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
1、百师?人物
徐义林:“江南扇王”的传奇人生
2、百师?人物
付占祥:我用树皮器物书写历史
3、百师?人物
曹阶铭:四十载制歙砚,开砚雕之先河
4、百师?人物
周美洪:徽墨制作技艺的守护者
5、百师?人物
陈义时:手握拳刀六十载,一刀一版刻人生
为了传递新时代匠人心声,塑造新中国百师人物形象,挖掘非遗品牌的深度和影响力,全国首家非遗杂志《百师》现面向全国非遗传承人,工美大师,中书协、中美协会员及传统文化领域的学者、专家,行业部门领导以及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等征稿啦!
如果你是尤文凤这样的传承人
一定要来了解:
——专注非遗文化领域的专业期刊
——用匠心精神影响世界的平台
——传递新时代匠人的心声
——塑造新中国百师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