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目录
(主持人/本刊记者喜崇彬、江宏)
把握新阶段发展机遇,促进我国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
新格局下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及未来
我国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与发展
从国际视野看航空物流系统建设和技术发展
航空物流自动化系统与技术发展
机场物流系统无人化升级
随着快件快递、跨境电商、冷链物流为代表的新型航空物流业务的快速崛起,国内航空物流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大型综合式机场的货运设施和货运机场是我国航空物流运作的枢纽和发展的支点。本文将通过对这个领域专家的采访,介绍我国航空物流机场货运设施建设的发展情况。
李颖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航空物流规划设计研究所总工程师
现有航空物流枢纽设施成为发展短板
近些年,我国物流行业蓬勃发展。具体到航空物流领域,以快件快递、跨境电商、冷链物流为代表的新业务需求拉动我国航空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国内航空物流迎来了高速发展期。然而,我国目前的航空物流服务能力还无法完全满足和支撑社会经济生活的需求。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在调拨抗疫物资和支持各个产业复产复工的过程中,我国航空物流服务能力相对滞后情况充分凸显,其中机场货物枢纽建设不足和运作能力欠缺是我国航空物流服务能力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航空物流规划设计研究所总工程师李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举例介绍道:具有国际上最严格的疫苗空运保障资质的进出境口岸在国内是有的,但数量和处理能力有限。目前国内只有浦东机场、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郑州新郑机场等少数货运业务的头部机场有航司和地面代理企业获得了航空医药物流相关的资质认证。而这些机场医药产品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总和大约在每年10万吨左右。随着疫苗、医药、食品、易腐货等具有温控要求的航空货物量的增加,冷库和冷链设施在机场货运设施的规划中越来越普遍。但实际落地的项目规模并不大,目前仍以数千平米的项目居多。她相信疫情之后空港冷链设施的数量和规模都会上一个台阶。
对于我国货运枢纽建设的不足,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航空物流所所长刘新力谈到,我国尚未形成国内国际高效衔接的货运航空枢纽,机场货运基础设施欠账多,对航空货运支撑不强,主要体现有四点:一是受“重客轻货”思想的影响,大部分机场货运综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软硬件落后、功能不全,比如缺必要冷链、医药的专用设施等。二是对货运航班时刻重视不够、总体不足,受民航航班影响大,无法保证足够的时刻。航班时刻问题影响代理、货站、快递公司等产业链企业的集货、分拣和派送时间,增加了仓储成本。三是综合交通体系尚未形成,多式联运规划没有成功落地经验。没有形成空空、空铁、空陆、空海等货运联运枢纽;多式联运体系直接相互支撑系数低、彼此贡献小、联系性不强、割裂严重、整合难度大。四是通关、查验方式、手段有待提高。目前通关体系复杂、效率低,一体化通关的成功案例少,形成了“卡中卡、关中关”等现象,应加大海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信息化程度。
我国新型航空物流枢纽的建设特点
承担航空物流地面作业和枢纽作用的主体有大型综合型机场的货运部门和专业的货运型机场。对于这两类机场在货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异同,李颖向记者做了详细介绍。
总的来说,在机场总体规划中,货运业务对航空资源的需求和对机场总体布局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