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VS自然朝菌不知晦朔里面的朝菌是

群里两位群友最近总是相互开玩笑对方“夏虫不可语冰”。意思说见识少,还有一层意思是说活不到冬天。看看,千万别得罪文化人,骂你你都听不懂。(我也开个玩笑啦,群里气氛还是挺好的哈)

“夏虫不可语冰”出自《庄子·外篇·秋水》,原文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是: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我于是对那两位说:“能不能换一句,比如什么不知春秋之类的。”我其实说的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这句,出自《庄子·逍遥游》。

其中,“晦朔”对应的是月相的名字,代表每月的最后一天(晦)和(下个月)第一天(朔)。前半句就是说有一种菌只能活一天。早晨萌发,傍晚它就枯萎了,他不知道月亮的阴晴圆缺。

月相30天变化图

扩展阅读:每天的月亮都有一个唯美的名字!

初一:新(朔)月初二:既朔月初三:娥眉新月初四:娥眉新月初五:娥眉月初六:夕月初七:上弦月初八:上弦月初九:九夜月初十:宵月十一:宵月十二:宵月十三:渐盈凸月十四:小望月十五:满(望)月十六:既望月十七:立待月十八:居待月十九:寝待月二十:更待月二十一:渐亏凸月二十二:下弦月二十三:下弦月二十四:有明月二十五:有明月二十六:娥眉残月二十七:娥眉残月二十八:残月二十九:晓月三十:晦月

图/蟪蛄

“蟪蛄”是一种生命周期较短的蝉,通常在夏季出生并很快死去,因此它无法经历一个完整的春秋季节。这句诗意地表达了蟪蛄生命的短暂,进而借此寓言来比喻人的见识因寿命或经历所限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蟪蛄是比较小型的蝉,整体颜色发黄,一般出现的比较早,叫声通常是连续不断的单音节或双音节声音,有点像“哧——哧——”或“吱-吱-”,声音相对较小且略显脆弱,不同于大型蝉那种洪亮悠长的鸣叫。

,时长00:14

蟪蛄鸣叫视频

、图/黑蚱蝉

最常见的是黑蚱蝉,体型比较大,通体黑色。叫声通常被形容为连续不断且较为洪亮,类似于“吱~~~~”的声音,这种叫声悠长有力,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尤其是在夏季午后,群蝉共鸣时,能够形成震撼人心的大合唱效果。

图/蒙古寒蝉

蒙古寒蝉也是比较小的蝉,体色为绿色,寒蝉属一般都出现的比较晚,故称寒蝉。真正被叫做知了的其实是蒙古寒蝉,它叫声相对短促而富有节奏感,类似于“知了知了知了~”的声音,一连串快速重复的“知了”声,给人一种轻快而连续的感觉。

蟪蛄的名字,几千年了一直没有变化,因此这个没有争议。那么“朝菌”究竟是那种菌子呢?

群友李高提到:“我之前去过一个竹荪基地,那个竹荪冒出来以后上午就要采摘,不然的话下午就没了。”常见并可供食用的竹荪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

图/长裙竹荪

竹荪是“鬼伞类”真菌,鬼伞类包括所有鬼笔目以及伞菌目下的鬼伞属。这些鬼伞虽然不是一个科但姑且可以称为“鬼伞类”真菌。“鬼伞”是说的此类蘑菇的自溶现象,就像像鬼打的伞,突然不见了。“鬼伞类”真菌大部分是朝生暮死的菌类。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五·土菌》曰:“鬼笔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名朝生暮落花。”朝生暮死这个词非常贴切地描述了鬼伞类真菌的生长特点,长得太快了!鬼伞中大多数物种是在夜里2点至早上8点形成子实体,4至8个小时后自溶。因此可以推断,“朝菌”很可能就是“鬼伞类”真菌。

鬼伞往往稍不留神就长过头了,因此可食的鬼伞的运输、储存和售卖问题很难解决。而毛头鬼伞(鸡腿菇)却是一个另类,它的子实体形成过程需要好几天,就很好地解决了后续的流通问题,我们才能时常在餐桌上见到新鲜的鸡腿菇。

图/野生鸡腿菇

《庄子》这部作品,后来被贴了不少条:哲学,文学,段子,寓言,杠精......而《庄子》首先是道书,载道的,后世尊为《南华真经》。

孤独一云提到:“还有一种动物,也活不过一天吧?”。应该是指蜉蝣,蜉蝣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昆虫,成虫的寿命非常短,通常只活几个小时至数天。古人所说的“朝生暮死”就是指的是蜉蝣这种昆虫。

一句简单的话,仔细追究起来,还是有很多学问的。这个世界就怕认真!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yw/1310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