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真情绘就民族团结一家亲美好画

包容开放的防城港市,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现有28个民族,世居民族有汉族、壮族、瑶族和京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21%。在这里,维护民族团结逐渐成为边境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各族儿女手牵手、心连心,共荣共兴,共同绘就了一幅团结、和谐、幸福的美好画卷。

李强摄

心手相牵汇聚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

建市以来,我市始终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坚守,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居住区教育、医疗、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美丽。

10年前,首届“瑶族女生班”在上思县开班,56名贫困瑶族女孩免费入读初中;紧接着,“少数民族高中女子班”也在上思开设,同样实行全免措施。如今,上思县有多名贫困瑶、壮族女生完成了初中学业,名少数民族贫困女生完成了高中学业,名少数民族贫困女生考上了大学本科。

这只是我市民族团结发展的一个缩影。

东兴市京族学校是全国唯一以京族命名的民族学校,有京、汉、壮、苗、瑶等多个民族的学生在校就读。学校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用心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将京族语言教学、京族独弦琴艺术搬进课堂,用竹竿舞等民族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把民族文化融入学校的德育工作,让不同民族的学生互相团结友爱。

用心浇灌,用爱呵护,培育民族团结的种子。金湾小学通过开展一系列民族特色文化活动,让民族团结情怀根植孩子们的心灵;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带回家中,传递给家长,进一步扩大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蓬勃发展的防城港市风光正好,她的每一次蜕变都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如今硕果压枝,也由各族人民共享。

互通互融各族儿女手足情深

防城港市是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积淀的地方,特殊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她大气、包容、进取的城市秉性,同时也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得以传承。

在如今的防城港市,“三月三歌节”已成为多元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壮族、汉族、京族、瑶族同时开展活动,相容互动。如:壮族的各种比赛,汉族、京族、瑶族都有队伍参赛;京族的“京族服饰秀”活动,壮族、汉族、瑶族也组队前来表演……京族独弦琴、壮族天琴、打陀螺、采茶戏、疍家歌舞、民族服饰等等,各民族都在舞台上展示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采。

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他们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巫头和山心三岛。哈节是京族最为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京族独有的民族文化。每年哈节,都会有众多不同民族的群众慕名而来。如今,京族哈节这个原本以祭祀为主的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各民族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

民族文化的瑰宝始终被精心呵护。在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中,上思县叫安镇中心小学极具特色。年春季学期,该小学把当地传统民族风俗的舞鹿文化搬进校园,并开设舞鹿文化传承活动室,每周邀请当地舞鹿艺人进校教学,同时根据壮瑶学生多的特点,在课余开设了文化传承课程,邀请当地民间艺人教授民族音乐、舞蹈和体育课目。

兴边富民边境和谐又安宁

民族团结一家亲,边境稳定又繁荣。

今年6月上旬,防城区峒中镇尚义村郑老伯家的一头大水牛跑过了界河,进入对面的越南境内,最后竟然又完好无缺地“回国”了。这在70多岁的郑老伯看来几乎是一个奇迹。“要是换作以前,牛还能不能找回来,很难讲了。”尚义村村支书林成宝说,“这些年来,边境治安非常好。峒中镇4个边境村和越南7个边境村缔结了友好村后,我们感觉边境的社会治安更好了。”

其实,中越友好村屯早已遍布我市边境线的各个乡镇,“民间外交”在我市同样很普遍。村虽小,展示的是国家形象;事虽小,增进的是国际友谊。每逢节庆,中越边民共同组织开展的体育比赛、山歌对唱等形式多样的联欢活动一年比一年热闹。

今年夏天,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的国门大舞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越南芒街市的民间艺人,他们与氵万尾村的天籁艺术团共同为村民带来一场文艺演出。氵万尾与越南芒街市茶谷坊长尾区缔结了友好村,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和每月初一,人们都会互相拜访,开展交流活动。氵万尾与芒街的友好往来已经持续了多年,正如中越边民在舞台上所唱的:虽相隔国界,友谊却如邻居般亲密、绵长……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奋斗路上,防城港市各族人民将继续筑牢团结之基,凝聚团结之力,乘风破浪,一往直前,共同润泽着这颗祖国的边陲明珠。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采写

曾译萱

编辑

张宏丽

审核

韦嘉诚

值班领导

吴炬才

防城港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

别光看呀,赶紧







































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yw/339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