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后,“互联网+”开始陆续渗透各行各业,成为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各行业新的发展引擎,助推正处于增速趋缓、结构调整、动能转换重要拐点的中国“新经济”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之间正借助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实现深度融合与发展。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物流业,也正以互联网化为新的发展方向。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互联网+高效物流”等11项重点行动,通过对传统物流业的互联网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塑发展生态圈,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趋势。今年7月20日,李克强总理再次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推进‘互联网+物流’,既是发展新经济,又能提升传统经济”,并进一步部署推进“互联网+物流”。他表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推动物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推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物流信息化得到积极的推进与发展,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
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物流信息化作为“互联网+物流”实现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分类、传递、汇总、共享、跟踪、查询等,实现供应链上各方的有效协调和无缝链接,构造出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在中国物流信息化大会上发布的《物流信息化监测报告》(以下简称“监测报告”),当前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
在“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信息化建设得到进一步重视,突出表现在市场投资方向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时期,物流信息化投资显著增长。物流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物流各个环节和领域,为物流互联网转型奠定了信息基础。监测报告显示,物流企业在信息化上的投资力度加大。年,大部分企业有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信息化投资率超过10%。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投资的方向,一方面是构建内部信息系统,支撑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重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作为物流信息化手段的投资。
(2)物流信息化新技术得到较快推广
目前,条形码、电子标签、电子单证等物流信息技术得到基本应用。《监测报告》显示:条形码使用率达到65.71%,电子标签使用率达到42.34%,电子单证使用率达到51.37%,使用率均实现同比增长;WMS、TMS、ERP、CRM、SCM、车辆追踪等物流软件也得到普及应用,使用率为10%~20%。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