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蓝字订阅东兴本地大小趣事
多年前,以海为生的京族人追随着鱼群来到了北部湾畔的这三座小岛。当时,岛上海产极为丰富,京族人从此不再漂泊。为了报答大海的养育之恩,京族人都会举办“哈节”来祭祀海神和祖先。神秘的“哈节”究竟是怎么样的呢?广西卫视21:20《广西故事》带您一起了解神秘的“哈节”!
「广西故事
京族哈节
」背靠十万大山,面朝北部湾,与越南海陆相连,在美丽的广西东兴市,澫(氵万)尾、巫头和山心三座小岛成品字形,分布在北部湾上,如同三颗宝石,熠熠生辉。岛上居住着近三万京族人。
京族的生产、生活和大海息息相关。
关于京族三岛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江平一带原来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边崖壁上住着一只蜈蚣精,凡是船只经过,必须要献出一个人的肉身来供养它,否则,蜈蚣精就会兴风作浪,打翻船只。讨海为生的人们对蜈蚣精怨愤冲天,但又束手无策。后来,上天派来神仙镇海大王为民除害,经过一番激战,蜈蚣精被斩成三段,头变成巫头岛,身变成山心岛,尾变成澫(氵万)尾岛。
多年前,以海为生的京族人,追随着鱼群来到了北部湾畔的这三座小岛。当时,岛上人烟稀少,但海产却极为丰富,京族人从此不再漂泊,他们临海而居,世代繁衍生息。为了报答大海的养育之恩,京族人都会举办“哈节”来祭祀海神和祖先。
苏春发收购海螺、贝类,向全国各地供货。养殖贝类是需要技术的,像海水的咸度、温度和压力变化等就非常讲究。苏春发边收购边摸索了好几年,才找到了门道。这些年,靠海而生的京族三岛乡亲,生活逐渐富足起来。京族也成了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
哈节之前,苏春发放下手上的工作,他要为节日的举行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今,京族人以唱哈,唱出感恩之心。
在东兴市的京族聚集区,哈节的日期有所不同。澫(氵万)尾、巫头两岛在农历六月初九,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则在正月二十五。每个京族的村落都建有哈亭。哈亭不仅仅是哈节的祭祀的地方,同样是村民重要的聚会场所,是京族重要的文化象征。
“哈”,在京语中就是唱歌的意思,哈节也就是京族的歌节。关于哈节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一个说是古代有位歌仙,来到京族三岛,以传歌为名,动员群众起来反抗封建压迫。她的歌声感动了许多群众。后人为了纪念她,建立了“哈亭”,定期在哈亭唱歌传歌,渐成节俗。
苏维芳年出生京族三岛的澫尾村,年当他从防城港市政府机关退休后,他从自己每月退休金中拿出一半的钱来,收集、整理哈歌和有价值的京族文化。京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字”喃字”,因为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当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又跟不上去,前几年,京族三岛上已经快没有人认得“喃字”了。
在乡亲们的支持下,近20年的时间里,苏维芳共收集整理了“喃字”诗歌数千余首,出版了《京族喃字史歌集》《京族叙事歌集》等数十部京族文化著作,翻译收录了近5000首民歌。京族三岛上逐渐又培养出了不少能歌善舞的哈妹。
苏海珍就是其中一个哈妹。她出生在京族三岛,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明星,哈节期间,她也在为哈节忙碌着。
在哈节中,独弦琴演奏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苏海珍正在排练新的曲目,准备在哈节上演奏。
这种独特的乐器叫做独弦琴,因为只有一根琴弦,古称"一弦琴",曾经是殷商时期的一种宫廷乐器。独弦琴音色悠扬、婉转,曾被称为"悲凉"琴.它那缠绵的旋律,总让人有哀怨之感,于是它被放逐出了大雅之堂,并辗转来到了边远的天涯海角。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独弦琴的音韵与京族人悠和带着尾音的语调有契合之处,于是它成了京族人钟爱的乐器。
年京族独弦琴艺术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哈节如期举行。这是京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这个盛大的庆典,让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京族人只要有机会,都来参加聚会了。
按照传统习俗,京族“哈节”的仪式大概可分为迎神、祭神、乡饮、送神几个部分。
在哈节的第一天,举行隆重的请神仪式,京族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聚齐在哈亭。等到吉时一到,就排着队、举着旗帜和大伞,前往海边请回他们信奉的五位大神。祭神开始了,按照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执事者们各司其职:敬茶、敬酒、敬香、敬礼做的有条不紊。这时候,哈妹们翩翩起舞,在不同的祭祀阶段,所跳的舞蹈也不尽相同。
“哈节”接下来到了乡饮的日子,岛上的家家户户都要到哈亭里设席饮宴。村民们将要准备丰盛的菜肴。
乡饮是在哈亭里面就地设宴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在乡饮的菜肴上是越来越丰盛。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辛苦了一年的京族人在哈亭内席地而坐,互致问候,互道辛劳,谈笑间开怀畅饮。
哈节,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和京族聚居区特有的旖旎风光,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登上京族三岛观光旅游。
哈节过后,苏海珍依然忙碌,为了更好的弘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苏海珍在自己的家里,免费为京族三岛上的孩子教授独弦琴,这也使更多的热爱京族文化的孩子们学习到了这门京族独特的传统艺术。
年,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苏维芳担任主任,收集、整理、翻译喃字。苏维芳还创办培训班,将这种濒临消失的京族语言传承给了更多的人。
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把这一古老的民间活动更好的传承下去,苏维芳、苏春发、苏海珍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年,他都乐此不疲坚持参加每个村的哈节活动,担任指导。
经过近五百年的发展演进,京族哈节已经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节庆活动的典型代表,年,京族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诠释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从昔日唱“悲凉”到今天赞“奋进”,京族哈节,也将越唱越响亮!
收录来源网络:广西故事-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小孩得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