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高分ldquo疫情rdquo

我常在想,什么是历史?是尘封在泛旧纸张里的那一段段过去的故事嘛,还是湮灭在时光洪流中的那一个个逝去的人物呢?历史是过往,历史更是当下,是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是我们经历的每一场悲欢离合。更如庚子鼠年,岁末年初,我们正在经历历史。

庚子鼠年伊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迅速肆虐全国。1月23日武汉封城,万人留在了这围城之中。与此同时,围城里外,上演着一幕幕“折子戏”,戏中有魑魅魍魉,亦有圣者贤人;有挥散不去的阴霾,亦有驱散阴影的光亮;有绝望,亦有希望;有愤怒,亦有动容……这篇文章,我就带大家去看看这一个月来令我为之动容落泪的人与事。我将它分成了“四幕”:人类命运共同体、侠之大者、逆行者、凡圣不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在年十八大提出的关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习主席认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该彼此互助、携手共进,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年后,我在日本HSK事务所捐赠给武汉的救援物资上,看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美的解释:“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与川,依附于大地,你与我身处不同的国度,但天上的风与月,我们彼此共适。这句偈子后,还有一句“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日本相国长屋与唐朝大和尚鉴真一千三百年前结就的佛缘,经时光流转到了现世,再一次结出了“善缘”。日本在我国遭逢大难,物资告罄之际,伸出了援助之手。

不只是HSK,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的物资上写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日本富山捐助辽宁“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驰援湖北“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更是录制视频鼓励湖北抗击疫情,表示不会忘记年日本大地震时中国对日本的援助。日本救援物资上的诗词我们看到了语言的美丽,而语言的美丽,来源于语言所依托的人,语言的根脉藏在人心之中。

除了日本,还有许许多多的国家雪中送炭:

白俄罗斯,先后派军机运送共计40吨物资来华。游戏公司wargaming捐赠万美元;

巴铁,医院库存调集30万只口罩,套医用防护服和6副手套,是所有库存。

缅甸,缅甸各界捐助数十万美元,上百万个口罩等医用物资。

伊朗,捐赠万只口罩。

赤道新几内亚,捐赠万美元。

俄罗斯,援助23吨医用物资,共计立方米。而年,俄罗斯被所有欧美国家经济制裁时,卢布贬值50%,中国给了俄罗斯亿美元的天然气订单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加纳,捐赠1万只N95口罩,这已是加纳市场上所有的口罩。

科摩罗,捐助欧元。这是联合国公认的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是第一个承认他们为独立国的国家。

阿富汗一位留学东南大学的小伙哈雷,冒着大雪和爆炸,跑遍多个城市家药店,购买了2万只口罩。

还有乌克兰、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拉脱维亚、斯里兰卡、南非……

无法穷举。

其中许多国家称他们是举国之力给予援助也不为过。

佛说慈悲之心,蒋勋先生对于“慈悲”的解读:同喜之喜,同苦之苦。在这场疫情中,我看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象表现,看到了五湖四海人们的慈悲之心。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没有因为地理上的悬隔,空间上的差距,彼此漠然。人们有了这慈悲之心,便堪称是佛,也必成为佛。

想起以前读到的阳明先生的一首诗,“碧水苍山俱过化,光风霁月自传神”,我想,终有一天,漫长艰辛的冬日会过去,到时,花会重开,候鸟回头,光风霁月,春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的韧性文化交流融合

侠之大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喜欢武侠的朋友们,一定对这句话耳熟能详,此句出自中国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当蒙古铁骑兵踏破中原,兵临城下之际,郭靖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大丈夫一生当为国为民,方为真正的侠之大者。”

而今我国日渐强盛,再无兵戈之忧,而这条强国之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8年前,汶川地震,巴蜀之地千疮百孔;8年后,武汉瘟疫,荆楚大地伤痕累累。每当危难之际,我们国家也会如武侠小说中一般,涌现出许多为国为民的大侠者——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各大企业。

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中建三局、武汉建工等建设单位勇挑重担,为双神山建造争分夺秒;顺丰、菜鸟、中国邮政等物流公司奔波于海内海外,为抢通救援物资通道不遗余力;中国医药全员放弃休假,医院所需医疗物资……同样无法穷举。作为一名杭州人,我以本土企业——阿里巴巴为例,谈谈咱们的民族企业在这场疫情中担起的责任,彰显的大义。

阿里在疫情之处,捐赠10亿元,用于海内外医疗物资的采购;

协调58个地区工厂紧急复工,加急生产医疗物资;

武汉盒马18家门店,免费为武汉的各家医疗单位免费提供三餐,为一线打仗的医护们提供生活保障;

阿里国际站赶赴14个国家地区,寻找医疗物资供应商;

阿里健康向湖北居民上线“在线义诊”;

菜鸟裹裹开通绿色通道,全球救援物资免费运送;

阿里云提供AI算例,支持病毒基因测序

盒马“租走”其他餐饮企业的员工,疫情期间负责这些劳务工资,帮助云海肴等餐饮企业渡过资金调转的难关。

当然,还有各位学生朋友们近期最熟悉的,为大家提供了免费的学习系统——钉钉。

……

我们从中看到了一家企业雄厚的财力,强悍的统筹协调能力,更多的是民族企业为他自己的民族,为他自己的同胞,担起的责任和大义。无数像阿里巴巴一样的企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行侠仗义,济人困厄、毁家纾难,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烙印在中华民族骨血之中的“侠义精神”。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何谓立功立德?博施济众、拯厄除难,救民族与家国于危难。功德何来?与生俱来。熔铸在中华民族骨血中的“侠义”,落在有志之士双肩上的“道义”。奔赴在荆楚大地上的侠士们,侠骨柔情,铁肩担着道义,身姿仿若巍峨青山,支撑起天地,同担无情风雨。

我仿佛看到飘雪的华山之巅,论剑比高低的大侠们,闻说家国有难,纷纷飘然下山,奔赴战场。险峰之下,青衫磊落,马疾香幽,崖高人远。

责任担当爱国青年责任与理想众志成城奉献

逆行者

这一幕,我想你们知道我要写谁了。

逆行者,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在年“8·12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源于一幅图:前方滔天大火,浓烟直冲云霄,两侧人流纷纷逃离。唯有一人,头戴头盔,背负氧气瓶,着一身橘色作战服,逆流而行。而今情形何其相似,前者逆行者是消防战士,一身橘色换白衣,逆行者变作医生与护士。变的是背景,是身份,不变的是冲向属于各自战场时坚毅挺拔的背影,不回头的。

疫情出现的12月到全国大爆发的除夕前夜,整1个月是湖北的医生护士单兵作战,几近弹尽粮绝。而后全国各省市抽调精锐星夜驰援。一边是几千几万上涨的确诊病例,一边是消耗殆尽的医疗物资。看着新闻报道中医生护士们被口罩勒出的褶皱,被消毒水泡肿的双手。我忍不住会想,他们不害怕吗?谁人不是父母呵护长大的孩子呢?他们赤手空拳面对挥舞镰刀的死神时会在想什么?“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纵然畏惧,但对病患的责任,对医学的忠诚,我们的战士没有退缩一步。就像古时,边塞战场上的将士们,面对万丈黄沙,铁蹄阵阵,脚步也不退半分,因为他们身后是家人,是爱人,是要保护的同胞。

他们在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坚定地相信我们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因为我坚定地相信我们的战士,他们能拨开历史的风尘,为我们送来摇曳的曙光。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曾经响彻古中国大地的誓师宣言,穿透两千载的时光,有一次在华夏大地响起,依然铿锵有力,豪气入云霄。逆行者们,披上“战甲”,奔赴在生与死的界线上,救死扶伤。白色的大褂,斩断的青丝,他们逆行的背影,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闪耀着清辉,恍如白昼。

敬业奉献国之重器榜样精神英雄青年责任与理想民族脊梁感动

凡圣不二

长江边,武汉,夜晚,萧条寂静的大街,有位老人背着手风琴,边走边演奏着《喀秋莎》。像是在末日里吟唱着未来的希望之歌,哪怕他已白发苍苍。充斥着病疫的死寂哀伤之中,被悄然撕开了一条裂缝,透出春天的光影,伴随着浪漫。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渤海边,天津蓟州,黄昏的村口,零星几个人影。村口的喇叭传来一阵喊话,原来是村长在劝阻乡民走亲戚。这带着天津口音的普通话,仿佛让人亲临相声专场。黄昏夕阳下的村庄,诙谐又庄严。这样的喇叭喊话,在庚子年的正月里,全国生花,是基层干部一遍遍的苦口婆心守护着村子,我们的家。

淮北,安徽宿州市公安局里,民警郑重地在向一名小男孩表达感谢与敬意,对面是小男孩即使戴着口罩也藏不住喜悦与自豪的眉眼。小男孩曾三次到派出所,放下自己的零食就走。民警在疫情中的艰辛,小男孩用自己的可爱方式表达感谢与敬意。民警与市民,大人和小孩,用彼此的方式给予对方温暖和敬意。我想,同一时刻,万家灯火下,有无数的小男孩,小女孩,数着自己的零食、零花钱,口罩……想着送给远方生病的素不相识的朋友,送给前线战斗的医生护士们,送给辛苦的叔叔阿姨们。

西南边境,河口县莲花滩的乡间小道上,一队摩托车队正下山,每人的车后是沉甸甸的香蕉。这个寨子的乡民捐赠了22吨香蕉。22吨的数字,在各地的捐赠数据里,并不起眼。但这也许是寨子的乡民们能掏出的最好的东西,也可能是全部的东西。这个寨子一半的人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朴实伟大,这是自古书上对劳动人民的形容。这一刻,在边境的小路上,摩托车队里,苍白的文字有了具体的影像。我们的民族正是靠着朴实伟大的劳动人民走过了几千年。

武汉的一个社区里,一个年轻人提着几大袋子的菜,正要给隔离的居民们送生活物资,送完了这个社区还要继续下一个。这是武汉封城后平常的一天,平常的一个社区。年轻人前几天“捡”了一个孩子,孩子的医院无法回家。1天后,他又“捡”了一个孩子,孩子的奶奶因病离世,无亲无故。这是武汉封城后平常的一天,平常的一个社区。无数的“他”(志愿者)奔波在无数个社区,救助着围城里最无力自救的人——独居老人和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疫病之下,生离死别,家破人亡,很多人永远地留在了围城的黑夜里。武汉作家方方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可在哀嚎哭泣的世界中,就有人站出来,顶起头上的那座大山,拉扯着围城里的人们继续活下去。这些正直良善的凡人,在我写的事例中,在我写的事例外,无数人,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个人,在黑暗中,闪耀着萤火之光。我们的民族走了几千年依然屹立东方,正是因为这些凡人。凡人,圣人,凡圣不二。

食指有言:“要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屈服。”疫病之下的凡人,正是凭着一腔不屈服于命运的炎炎热血,成了自己的,民族的英雄。我们的民族总是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弥坚,宛若一条巨龙腾飞在翻天覆地的巨浪之上。谁托起了巨龙?每一个凡人,也是一个个圣人。

泱泱九州,风雨同舟。

平凡与伟大英雄文明的韧性民族脊梁众志成城

作者的结语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并不好。应该是疫情爆发的1个月来心情都不好。每天看着微博的疫情进展,真是每天都“随时随地,发现新生气”。瘟疫之下的一张张面孔,并非全是我文章里的美好善良。哗众取宠者有之,欺上媚下者有之,食人血馒头者有之……新闻报道里的死亡病例数,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他们是丈夫、是妻子、是爸爸、是妈妈……他们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我们正在经历苦难。只不过我们很幸运,苦难没有挑中我们。我在开头,把武汉封城后发生的一幕幕成为“折子戏”,一方面因为现实确实如戏剧般荒诞,一方面也多么希望这只是虚构的戏剧,戏散之后,苦难也随之而散。当然,这不可能。

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们,我希望你们不要只读圣贤书,要去看看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不如我文章里的美好,它光明与黑暗并存。如果你也如我一般为很多事感到愤怒,请记下这刻的感受,告诉自己长大后不能踏过光明的界限,走向黑暗。也请你感受光明的世界里,有无数人为自己的同胞披荆斩棘、倾尽所有。我永远热爱我的民族,他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但那根撑起我们民族屹立不倒的那根脊梁,一直存在,并永不改变,永不折弯。

——方圆老师

—你可能还会喜欢——快速提分,贴心陪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fw/58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