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 来源于卷柏科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uncinata(Desv.)Spring.的全草。
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茎伏地蔓生,长约1米,分枝疏生。节处有不定根,叶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营养叶二型,背腹各二列,腹叶长卵形,背叶矩圆形,全缘,向两侧平展。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状排列。孢子二形。
野生于潮湿山谷林下,腐殖质土、岩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3~7月剪取嫩枝,切成小段,晒干。
呈长1~1.5厘米的段。主茎直径约0.1~0.2毫米,有纵棱,淡黄色或黄绿色。主茎上味较大,疏生,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分枝上的叶密生,二型。孢子囊穗四棱柱形,长约1厘米。质较柔嫩。略具草腥气,味微甜、微涩。
性凉,味甘、淡。归经肺经、肝经、大肠经[《湖北省中药材标准》(年版)]。
清热利湿、解毒、祛瘀、止血、止咳。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15~3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晒干研粉外敷。用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痛、痔漏、烫伤、外伤出血。
%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全草含穗花杉双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另含海藻糖约1.6%。
尚不明确,谨慎用药。
①治肠炎,痢疾:翠云草、马齿苋各30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②治水肿:鲜(翠云草)全草60克。水煎服,日服2次,忌盐日。(《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积伤胸胁闷痛:干翠云草30克,和墨鱼干同煮食。(《福建中草药》)
④治黄疸:翠云草30克,秋海棠根3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⑤治火烫伤:(翠云草)全草炙存性,研细末,用青油(桕子油)调敷伤处。(《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⑥治夏季感冒:翠云草(鲜)60克,香薷15克。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⑦治急、慢性肾炎:翠云草30克,加水适量,煎至毫升。每服毫升,每日2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