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能“上九天揽月”的航天技术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我们经常乘坐的地铁,就用到了“高大上”的航天技术。
近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的钢铝复合接触轨产品,成功中标“北京市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工程钢铝复合接触轨及附件采购项目”。在此之前,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多个城市的地铁都用了研究院的航天技术。
航天技术如何将天地“接轨”?让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导电接触轨,
航天技术破解行业困局
▲工人在安装钢铝复合接触轨
地铁运行一般需要三条轨道,除了底下的两条铁轨外,还有一条给列车提供能源的导电接触轨。导电接触轨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多年来其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所控制,国内生产商要么是外国独资,要么是中外合资。在这一行业困局中,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在对比分析自身技术优势后,决定通过转化航天器的精密成形和自动焊接技术进行破局。
凭借航天技术储备,研制团队仅用半年左右时间,就攻克了钢铝复合接触轨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了钢铝复合接触轨产品。通过将航天产品的管理机制和试验技术用于产品质量把关中,确保了接触轨产品的高品质和可靠性。因此,此项技术一进入轨道交通行业,便被广泛应用。目前,该航天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中得到应用。
▲接触轨照片
航天技术化身地铁
“中央空调”
▲高效集成冷热源产品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尤其在炎炎夏日,市民们更愿意选择清凉的地铁出行,不过很多武汉市民并不知道,航天技术早就在夏天给你送上过清凉。
武汉地铁6号线、8号线、11号线等线路的空调系统都来自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的航天技术转化应用——高效集成冷热源产品。众所周知,太空中昼夜温差可达上百度,要保证星船内部各种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尤其是航天员的正常生活工作,就必须有强大的热控系统。通俗地说,就是需要“中央空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集成,研制团队成功将飞船“中央空调”应用到了地铁中。
这个“中央空调”还可以实现节能控制,达到最大化节能的目的。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此产品年均运行效率可提高20%到50%,占地面积至少节省1/3,现场建设周期缩短4/5。如今,凭借着“高效节能”“节省空间”“缩短周期”“智能控制”四大优势,这个“中央空调”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轨道交通和民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应用。
全向智能移动装备,
可以带着地铁车厢跑
▲全向智能移动装备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
航天城的各个厂房里经常能看到一个个四四方方的“运输车”载着各种航天产品在忙碌运行,这种“车”可以在任意方向上行驶,直行、横移、斜跑、原地转圈,全都不在话下。再微小曲折的角落,只要宽度跟车等宽,它都能畅通无阻。
这就是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向智能移动装备,可以拉动各种地铁车厢,让车厢准确上岗、各就各位。在生产、检修、转运大型车体时,该车更能发挥重要作用,直击行业痛点。上海、北京、青岛、成都等轨道交通领域的企业纷纷用上此产品。
除此之外,全向智能移动装备还在航天、航空、电力、物流等领域找到了用武之地。不过,他们不满足只抱着这个“金饽饽”,近期,他们以此产品为突破口,成功中标首个智能生产线项目——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轴箱组装生产线,目前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这意味着他们向系统级市场进军。
▲智能移动装备具备很强的扩展性,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在上面加装各种设备。
航天技术就这样来到了你我身边。相信,未来研究院还有更多的“黑科技”与百姓生活“天地接轨”。是不是很期待呢?
编辑:陈飚、胡潇潇
责编:邵素芝
素材: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薛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