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统计,截至年10月底,中欧班列已新辟运行线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5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累计开行数量余列。
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近期编撰完成《“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建设进展与成效,中国一带一路网据此推出系列报道《“一带一路”数据观》,用大数据描绘“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图景,探寻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今日刊发第十九期,“超列中欧班列”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进出口物流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相较于空运和海运,中欧班列的铁路运输在时间和成本上性价比更高。《报告》显示,搭乘中欧班列的货物最快12天抵达欧洲,运输时间仅为海运的30%左右,运行价格仅为空运的1/5,被认为是国际货运的“高铁”。
在这样的优势下,中欧班列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根据交通部年披露的数据,尽管当前九成以上外贸货物运输仍然通过海运完成,但中欧班列增长幅度惊人,在进出口物流格局中,中欧班列已切实成为新生力量。
有两组数字可以窥见一斑:中铁总统计数据显示,年,中欧班列共开行列,比年(全年开行80列)大幅增长.5%。而在年,截至11月17日,中欧班列当年开行数量已突破列,超过年至年六年开行数量的总和。
在已经发行的列中欧班列中,第一个千列历时四年七个月才完成,第二个千列用时八个半月,第三个千列用时六个月,第四个千列用时五个月,第五个千列用时三个月,第六个千列仅用时两个月。从无到有,从择机开行到常态化,中欧班列用数字诠释钢铁丝绸之路的辉煌。
途经国内三分之二省区市老牌“渝新欧”最受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专业北京哪有看白癜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