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ldquo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作者

鱼鱼编辑

伊索本文为拖鞋哥新传考研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21级新传考研交流3群:

有一些文字,它不仅能够看见,还能够听见

那就是

“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这两天你的手机是否到处都是这句话。

我不信你朋友圈没人发过这个图

这句话源自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最新一期节目中说唱导师JonyJ指导练习生李熙凝演唱《melody》,但是她的rap零基础,只是没有气势,没有情绪起伏地把歌词读完了,再加上李熙凝声音软绵绵的(这应该是跟她的性格有关),所以在JonyJ辅导之后没有任何进步,而她所演唱的歌词,也就是这句话一直萦绕在大家耳边,成为了洗脑神句。

虽然她说唱不好,但是近年来选秀节目没少有翻车场面,为什么偏偏这句话它能够刷屏?

不就是一个很平凡的几个字吗?它为何在我大脑里不断循环?……

01文本语境:

readerVSrapper打破认知协调

既MC喊麦之后,说唱里又延伸出了一种新“形式”——reader式rap,即以朗诵的形式完成说唱。

说唱(rap)是指有节奏地说话的特殊唱歌形式。发源于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起初是为了表达底层人民的一种愤怒和渴望,具有反叛性、暴力倾向,有着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借助押韵的编排、停顿的节奏、发音的轻重等技巧,来将歌词演唱变得富有自己的风格。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一段歌词,一个伴奏,不同的rapper就会给你不同的感觉。

在《青春有你2》之前我们理想中的说唱是这个样子的,而节目中的说唱却是这个样子的。有关的认知因素发生矛盾,也就产生了费斯廷格口中的“认知失调”。在解决认知失调的问题上,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改变行为,使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不管是改变rap的定义还是让李熙凝短时间内学会rap都是不可能的。那就只有解除两者之间的关系,将其定义为另一种形式——reader。这也就完成了内容文本的第一次脱离,彭兰老师在《网络传播概论》中指出“高浓缩“是社会化媒体传播的基本特点,只有快餐式的传播才更容易获得爆发力,内容需要脱离语境而存在。同时在剪辑的作用下,及时在左侧插入导师JonyJ唱rap,与右侧李熙凝唱rap时的场景,在画面元素的交流关系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人物矛盾冲突。当然这样的操作也是娱乐节目惯用的伎俩了,“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的走红,单靠节目的剪辑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一把火,点燃观众的记忆点与参与热情。这把火来了,节目播出完成后,立刻有博主对内容进行了加工,以弹幕的形式、戏谑的语言夸张、强化故事的戏剧冲突,深化人物矛盾,这个节点就此脱离《青春有你2》广为流传。(视频来源:最挪的挪)

02脱离语境:

从文字到图像多维度激发符号所指

为什么是这一句火了,不是还有秦牛正威吗?我们来看看她们的歌词(歌词是根据她们自己的想法改编的)。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将符号分成两个层面——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能指也叫做意符,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所指也称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或表述的对象事物的概念(意义)。秦牛正威的内容偏写意,表达个人化,所以难以迅速找到一个新的所指,况且还有“炒冷饭”的嫌疑。而李熙凝这一句有着明确的内容指向,脱离《青春有你2》的内容环境我们仍然能够理解它的意义,更何况这个所指指向了一个更为清晰明了的意义。那就是真正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周星驰电影《新喜剧之王》图片虽然在麦克卢汉笔下作为一种只需调动视觉感官的“热媒介”存在,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它又兼具着冷媒介充分调动人体各种感官的功能,符号的任意性原理需要用户借助更多的联想、参与度才能完成信息的交流,实现了信息受众筛选(只有看了《青春有你2》的人才懂得这张图片在说什么)。借助经典内容以“再现形式”的不断制作迅速唤起网友的集体记忆,施拉姆的信息的选择或然性公式告诉我们预期报偿(满足需要)的可能性越大、费力的程度越低,选择某种传播渠道讯息的或然率越高,在集体记忆下相互分享一种共有的、继承的意识,仅以一张简单的图片就仿佛感觉与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有一种“集体关系”,在想象的共同体下共同创作、娱乐,迅速获得内容传递的意义。当然,随之又有了更为大众的“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网友们纷纷翻出自己的照片来印证这一语句。然而,“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指作用”并没有就此停止,既然可以从这个视听元素中分解出文字,那么同样可以分解出声音、画面。一种将李熙凝的声音与苹果智能助手siri的读字功能结合起来,一种又与《西游记》唐僧念紧箍咒联系。(视频来源:沙雕台)于是,“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有了不同的所指意义,在更新、变幻、创造中以文字、声音、视频不同的形式在我们的手机上相互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也就难怪大家会产生通感,听见文字的声音了。

03再创作:

精英到大众的社会地位获取

塔尔德的超逻辑模仿律向我们指出了模仿的外在逻辑支持,模仿不仅仅意味着对内容的复制与重塑,同时进行了社会地位与权力表征的再现。以往UGC的内容从来都是参与者寡、围观者众,真正参与到模仿行为当中的仍然占少数,而这次网络模仿现象逐步成为一种网络中的大众化行为,不少网友以与朋友对话录屏的形式重现了自身演唱此段rap的场景。一方面此次模仿所需的技术门槛并不是非常高,只需要朗读歌词外加录屏功能即可完成对内容的复制,同时由于所模仿对象的简易性,网友们甚至是能够完成得更好,另一方面网络赋予人们更多的话语权的同时也使民众萌发了更大的自我展现的欲望,人们对于自我形象构建的重视空前高涨,尤其是在此次疫情影响下,人们需要借助渠道来完成自身的对外交流,扩展社会参与度,因此在内容创作的积极性上也大大提高。然而更重要的是,网友们可以通过挑战选秀节目《青春有你2》中的实习生的地位完成对自我身份的塑造,这个程度我也可以做到,我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形成社会地位置换的错觉。至此,“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已经完成了它的第一步出圈,那么接下来它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发酵出怎样的故事,那就不得而知了。那么“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走红的故事能够被复制吗?不一定,只能说你埋下的炸弹越多,越有可能引发爆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艺术论》曾谈到:“在艺术裂变时代,复制技术的扩张具有一定的解放意义,打破了传统的崇拜性的权威艺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民主的流行文化。”的确,我们正处在一个大众娱乐、网络消费、UGC再生产的新媒体时代,病毒式传播效果的爆款内容已是常态,无谓好与坏,你我之间社会化互动的意趣便产生于此。参考文献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2版,40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②郝永华,彭爱萍.创新扩散理论视域下的网络模仿探究——基于五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性比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38):P-.

新闻学精讲28课时+先导课24课时

还送4大福利!

纸质讲义+真题解析书+答疑+元优惠券

现在报名只需元!

先到先得,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21全程班,现已上线!两人拼团立减元详情点击下方图片进行了解版新传考研真题合集,90所院校等你来拿!在本公号后台回复「真题合集」完成相应任务即可获得下载链接!60+所择校课1元拼团领!级名词解释打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快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yw/105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