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中
人
本模块通过12件作品,列举唐代诗人对唐太宗李世民、杨玉环、诸葛亮、西施、杜秋娘、嫦娥的评价,感受诗中人的人生。
蜀相
唐代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滑动查看
当代史长虹蜀相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明代戴进三顾茅庐图
绢本设色.2x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三顾茅庐图》是明代画家戴进所作的一幅叙事性山水画,图中描述的内容取自《三国志》故事“三顾茅庐”,人物描绘生动传神,山石树木苍秀挺拔。
宋代李迪三顾图
绢本设色
画心:82.5×.7cm
诗塘:41.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描绘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
刘备、张飞、关羽
人物的描绘生动而细致,孔明屋内悠然高卧、刘备神态严厉地看着张飞似在喝斥,张飞的愤怒表情及关羽武夫般的站姿都描绘得十分传神。
元代佚名赵孟頫(传)诸葛亮像
纸本设色60.5x4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绘诸葛亮手持如意,凭隐囊而坐。画的右上角有自书款“大德己亥子昂自写小像”小楷书两行;左上角有“赵氏子昂”朱文印。
西施咏
唐代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滑动查看
当代史长虹西施咏
此诗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
五代周文矩西子浣纱图
绢本设色64x64cm
西子即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此作描绘的便是西施在桃花溪边浣纱的场景。
近现代黄宾虹若耶溪西子浣沙年
纸本墨笔.3×47cm
中国美术馆
此作是黄宾虹典型的追求“浑厚华滋”的作品。题识:若耶谿西子浣纱石。诗人题咏最多,兹心无声诗写之,宾虹,甲午年九十又一。钤印:黄宾虹(白文)。
《杜秋娘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叙述了杜秋娘一生的坎坷命运,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无常的感叹。
滑动查看
元代周朗杜秋图
纸本设色32.5x.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有元代著名书法家康里巎巎行书录唐杜牧《杜秋娘诗》,明宋璲题记二段。钤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收藏印等,共计23方。
杜秋浓密的头发梳理得整齐服贴,前额不见散丝,鸭蛋形脸,丹凤眼,高鼻梁,嘴唇小而丰满,面部没有过多的表情。躯体丰腴,着以直筒形长裙,遮掩了其腰身的曲线,显示出唐代仕女画的审美意识。周朗真迹传世仅见此一卷。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篇,是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滑动查看
明代佚名明皇杨妃弈棋图
绢本设色27×.6cm
弗利尔美术馆
此图描绘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下棋的场景。
▼请横屏观看
宋代李公麟明皇击球图
纸本白描32.1x.5cm
辽宁省博物馆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画作,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心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乾、董其昌等题跋,流传中一直被视为李公麟所作,近人从画风研究认为应是南宋人所画。
明代仇英人物故事图册之三贵妃晓妆
绢本设色41.4x33.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以杨贵妃清晨在华清宫端正楼对镜理髻为中心,将宫女奏乐、采花和携琵琶等情节同现于一个画面,集中表现贵妃的奢华纵乐的生活。
当代史长虹嫦娥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情感动人。
清代费以耕张熊梅月嫦娥
金笺设色17.9x52.8cm
哈佛大学博物馆
此图为民间脍炙人口的嫦娥奔月主题。画中所绘嫦娥鹅蛋脸,形象古典秀美,体态婀娜,气质娇柔。
所绘墨梅从画面左侧横向出枝,其秀美的花形,成功地烘托出嫦娥超凡脱俗的仙姿佚貌。
元代佚名香月潮音图
绢本重彩24x26cm
辽宁省博物馆
图中绘嫦娥宽衣长裙衣袋飘拂,倚树凝神沉思,此幅虽小,却弥足珍贵。
对幅乾隆题诗:“春江满月印潮平,视若无形听有声。人似嫦娥倚梅树,默然对以认三生。”
宋代佚名月宫图
绢本设色25x23cm
弗利尔美术馆
此扇面描绘出月宫中的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花草,嫦娥漫步于桂树庭院之中,身旁玉兔相随。
作者对人物神态深入细致的描绘,把嫦娥倍感孤寂之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结语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唐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极具画意的诗篇,不仅当时的画家据诗意而作画,后世画家也常取材于此。唐诗的优美画境,拓宽了其审美表现领域。
“画得诗之意,诗助画之思。”一边是吟诵千年、包罗万象的唐诗,一边是气韵生动、酣畅淋漓的书画,让我们一同细细品味唐诗与书画间的意蕴流转,在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中畅游。
END
版式:崔海靖
责编:张悦霞
审核:刘一石
?山东交通学院图书馆
转载、引用请联系我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