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议案例促思考。基于一个接触过的产业互联网模式,思考平台的逻辑,以及可能的弊端。案例不一定是好模式。对于有局限模式的思考,也可以有启发。这些局限是如何发生的,在真正躬身入局的环境里是否有解法。这样的思考,同样有价值。经销商融资一直是供应链金融的痛点与难点。最近遇见一种以物流资产为抓手开展经销商信用融资的模式(不是货押!不是货押!不是货押!)。可能是一种破局的方式。聊以为鉴。经销商融资的痛点与难点以银行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供应商融资是主流模式,依托于核心企业的支付信用,为希望提升资金流动性的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提前变现。实际上,核心企业把账期缩短一点,这个业务就不存在了。更有甚者,核心企业自己成立财务公司,把左手的账期变成右手金融的利润。相比供应商融资,经销商融资其实有更大的市场诉求。一方面经销商在产业链中就是行业流动性的主要承做方:如果上游核心企业铺货,经销商就要被动囤货,如果下游销售出现市场波动,经销商就要被动承受库存成本。这就有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核心企业在开拓销售渠道时候,对于新进入的市场、渠道、合作方,身段就要放下来,为经销商提供账期。而这部分又不希望过多的体现在应收款上,那就希望金融机构介入进来,把赊销资金变成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同时变成自己的实收款。银行也不傻,经销商赊账提货,或者核心企业铺货,能不能真正变成销售回款是不确定的。信用逻辑不成立,因此银行是不太喜欢做经销商融资业务的。因此近年发展出各类变通的模式,例如核心企业提供担保回购,如果经销商卖不出去就回购;提供调剂销售,如果一个经销商卖不出去就调剂到物流和渠道管控可接受的另一经销商出售;提供跌价补偿,如果货品跌价经销商回款价值变小了就提供一定的补偿帮助经销商还款……各种模式的基本逻辑还是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这就造成核心企业负担很重。或者业务发展本质上取决于核心企业愿不愿意做这个事情。这时,伴随着近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们意识到这部分市场还是要吃,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的经销渠道,也是好市场——渠道盈利能力很高,核心企业没有配合诉求,但银行的信贷风险很小。问题是,核心企业不愿意背书了,怎么建立信用逻辑?物流服务广义的物流服务包括两种:运输、仓储。物流,在产业链中不属于交易型连接,属于服务型连接。按照这个范畴,粗糙理解整个仓储环节可以包括:1.成品仓:靠近生产的仓储,一般是制造商自有或自控的仓储。2.中心仓:靠近消费区域的仓储,可以是制造商销售大区的仓储、大渠道/经销商的中心仓,可以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仓储。3.前置仓:消费端 一公里的仓储,可以是渠道/经销商自有、或自控的前置仓,也可以是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仓储。中间的物流环节可以包括:1.省际物流,通常是成品仓至中心仓环节。2.城际物流,通常是中心仓到前置仓环节。3.城配物流,通常是前置仓之间、前置仓到消费终端的环节。其中各个环节的物权归属不尽相同。例如在中心仓的时候,产品既可能属于制造商,也可能属于经销商。一般来讲越靠近消费端,产品越可能属于经销商,越靠近生产端,产品越可能属于制造商。但如果经销端强势,制造商需要寄售,就是放在渠道里销售,经销商不付款,货物还是属于制造商的。如果制造商强势,那产品出厂的那一刻,经销商就需要付款,整个物流过程,产品都是属于经销商的。也就是说,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从物流服务商这里,就可以看到绝大部分经销商的资产流转过程。如果某些行业里,经销商再把绝大部分资产流转过程都沉淀在集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渠道里。那么这些物流服务提供商就可以看清楚经销商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过程。物流资产这里所指的经销商融资,虽然依托于物流,但并不是指货押。从上述讨论到的物流服务模式。如果物流服务,可以看见、控制,某个产业链经销商绝大部分的物流环节,那就是说自上而下可以搞定几件事儿:1.产业链经销渠道的稳定性:什么产品流动性好,持续的卖、快速的卖;哪些品类的经销商比较稳定,哪些经常在换;哪些品类经销商体量排名比较稳定,哪些轮流做山大王……2.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哪些经销商做的经营周转比较快,哪些存在滞销;哪些经销商在库规模比较大,比较稳定,哪些比较小,比较零散……3.经销商的履约信用:哪些经销商比较遵守仓储、物流管理规范,哪些结款比较准时……从产业金融的角度,意味着可以看清楚最重要的几个风险维度:1.在没有核心企业背书的情况下,看得见哪些行业-品类-经销渠道是具备盈利能力和相对稳定的。2.在渠道中,可以从规模,以及运营周转——衡量贸易型企业风险最重要的风险维度,对企业风险进行排序。3.商业履约信用,金融履约意愿的重要体现。在此情况下,不依赖于核心企业,也不依赖于货押,就可以对经销商进行直接的、信用的、数据的融资。这时物流服务就变成了物流资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