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合(王宝合),男,汉族,年生,河北吴桥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魔术师。王保合出身于杂技世家,6岁从其祖父王玉林(老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卸索大王)学艺,年开始登台表演至今。其传统戏法“三仙归洞”演出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速度快、趣味强。缩骨表演因需从小练习,相当艰苦,很难找到传人,目前已面临失传的危险。王保合先后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第三届全国魔术比赛金菊银奖。曾获“著名表演艺术家”称号,被誉为“鬼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吴桥杂技代表性传承人--王保合
人物故事:
祖孙三代的“缩骨功”王宝合的绝技,很大程度上受到上辈的熏陶和教诲。“我爷爷就是有名的‘卸索大王’王玉林。”王宝合说,爷爷是“北京天桥八大怪”之一,因为他会一手绝活——卸索,也就是现在讲的缩骨术。
“卸索大王”王玉林靠着这一手绝活,几十年来,带着全家跑遍了整个中国,并将这绝活传授给了王宝合的父亲王福寿。父亲除了精通缩骨术外,还会中翻、水流星、飞叉、魔术、三仙归洞,还有深喉纫针术……”王宝合说,他6岁开始跟着大人练功学艺。深喉纫针术和缩骨术很苦,王宝合练了多年才练成,王宝合说,在那个年代没有点真本事,根本混不饱肚皮。
“三仙归洞”,一举成名为了糊口,王宝合把杂技世家的绝活学到了手。经过数十年的揣摩和苦练,王宝合终于把祖辈传承下来的绝活发扬光大。尤其是“三仙归洞”王宝合练得出神入化。超乎常人得勤奋和悟性,成就了王宝合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的“鬼手神功”。
王宝合,年,王宝合表演的“三仙归洞”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央电视台用三台摄像机同时对其拍摄慢放,都未能破解其中奥妙,他也因此被尊为吴桥“江湖八大怪”之首。
“鬼手王”绰号的来历“鬼手王”王宝合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这个很有气势的名字还是原香港特首董建华给起的呢!
年,受河北省劳动厅推荐,王宝合跟随某艺术团到香港九龙艺术中心演出,一演就是几个月。王宝合没料到,在家乡深受欢迎的传统杂技竟然在香港也非常火爆。香港市民纷纷去观看演出,场场爆满。“三仙归洞”的神奇、“缩骨软功”的诡异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看过王宝合表演的香港特首董建华称其为“鬼手王”。
如今王宝合已经75岁了,让他颇感欣慰的是,“三仙归洞”这手绝活已经有了传人。他的弟子很多,不过最得他真传的还是儿子王立刚。年,32岁的王立刚表演“三仙归洞”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父亲出门的时候,他就代替父亲入主“鬼手居”,为观众们表演。“只是可惜了‘缩骨功’,没人能下得了我那样的辛苦,就要面临失传了。”
王宝合无奈地说,面临失传的还不止“缩骨功”,还有他的“三合一”式表演。所谓“三合一”,是王宝合自创的表演方式,即:侯宝林的“口”,赵本山的“忽悠”,再加自己的手法。“在旧社会卖艺,讲究‘七分口,三分艺’,说话的技巧、和观众的交流是很重要的。我这口是几十年实打实练出来的,虽然我的弟子学到了‘三仙归洞’的本事,可还是差了火候。”
呗呗说:
以前说起艺人都称为耍把式的,没有社会地位。现在不一样了,从上到下,人们对民间文化都非常重视,这是全社会对艺术的尊重,我很欣慰。王宝合深有感触地说“艺不压身,学无止境。不怕招招会,就怕一招鲜,我要把‘三仙归洞’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世世代代传下去。”
1、百师?人物
夏菊花:“最美奋斗者”的武汉杂技情怀
2、百师?人物
傅腾龙:“傅氏幻术”的正义担当!
3、百师?人物
孙凤城:与凤阳花鼓相伴一生
4、百师?人物
胡兆海:“绍兴莲花落”的守护者
5、百师?人物
姚建萍:我愿为苏绣奉献一生
为了传递新时代匠人心声,塑造新中国百师人物形象,挖掘非遗品牌的深度和影响力,全国首家非遗杂志《百师》现面向全国非遗传承人,工美大师,中书协、中美协会员及传统文化领域的学者、专家,行业部门领导以及传统文化的践行者等征稿啦!
如果你是王保合这样的传承人
一定要来了解:
——专注非遗文化领域的专业期刊
——用匠心精神影响世界的平台
——传递新时代匠人的心声
——塑造新中国百师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