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散记

疫情突然爆发,我和爱人因由外地返青和接触过武汉来的人,居家隔离了14天。面对疫情,我们没有感到恐惧,觉得离自己很远。把儿子一个人放在家里,我和爱人在郊外隔离,每天是刷朋友圈,发抖音,看书,写作,喝茶,手工研磨咖啡,我有时收拾收拾院子,爱人常在自家院里溜达。

疫情刚开始,我们每天刷手机,了解疫情发展状况,为一个个死难者和感人事迹,眼泪流了无数次,有时看不下去书,也写不了啥。这期间,让我知道了作家方方和胡舒立,重新认识了易中天;疫情让我越来越觉得,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信息垄断已经不可能,无时无刻不在挑战领导者的智商和能力。

家里已多年没电视,也不订报纸了,哪怕是免费的,二十多年的听广播习惯也没有了,手机搞定了一切资讯。手机资讯的好处是,可以互动,可以选择,信息量大,时效快,当然也考验我的认知水平。

疫情让我认识到了,赞扬的廉价,批评的沉重。日本人在这次疫情无意中给中国人上了一次传统文化课,让我了解了日本文化功底,中国人还不大服气,让我想到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这是日本人说的,是不是多少也有些道理。

期间我们开车出去两次,想去登崂山余脉三标山,但路口都封了。我们改去仰口海边,崂山仰口风景区也已封路,但海边沙滩没有。我们就到沙滩上溜达。空旷的海滩只有我们三五个人。那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碧水。

还有一次我们开车去了鳌山卫港,走滨海大道时,在崂山和即墨交界处有路卡,穿着防护服人员查看身份证,测体温,然后放行。路上进村庄的路口都被堵死,外人根本进不了村里。海边码头没有封,我们到码头上溜达了一会儿,捡了几块卵石回来了。所以这次疫情让我们感受到,住在郊外真好!

中间有一次周末下雪,雪很大,这是近几年最大的一次雪。我们经历了曹村河的春夏秋冬,我们想,白雪覆盖的曹村河一定很美,我和爱人忍不住出小区赏雪。

小区已经封了,进出要凭身份证和出入证,测体温,安保人员一度穿上了防护服,让我们怀疑,小区里是不是已经出现疑似病人。说心里话,出去一次挺麻烦的。我们也体谅物业,尽量减少外出,不给他们添麻烦。但这么大的雪,千载难逢,出于摄影人的直觉,我们还是有必要出去一次。我们到曹村河畔溜达了一大圈,河畔只有我们两个人,偶尔有路人。满天大雪,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觉。在廊桥上,远处的三标山丝毫看不见。我们边走边拍照,爱人在发抖音,我也拍了些视频,打算回家再发。我们还去了惜福湖,原路返回时,雪停了,远处的三标山显现出来,白雪皑皑,很壮观。

有一天,我给二哥打了电话,询问他的草莓养植情况。二哥退休后到丹东种草莓,今年是第三年头,收入可观。二哥说,疫情对他影响很大,由于物流和终端市场原因,草莓滞销,草莓批发价比往年同期低一半儿,今年收入减半是肯定的。。

居家隔离期间,我们大部分时间在看书,我看了薄伽丘的《十日谈》、《格列佛游记》、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第一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和第十辑“条条大路通罗马”及《什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等。因为看的书内容迥异,思维也跳跃性很大。

说说《十日谈》,年欧洲发生黑死病,就是鼠疫,意大利佛罗伦萨沦陷,瘟疫笼罩全城,十室九空,凄苦恐慌,三月至七月,约死了10万人。瘟疫期间,七女三男十个年轻人相约各自带着仆人离开城市,躲到乡下,自行隔离了十四天,除周末,10天,每天一个人讲一个故事,一共个故事。这就是欧洲的《金瓶梅》,但不想说内容,想说说这本书的背景。

时间相当于中国元朝末,黑死病蔓延到意大利佛罗伦萨,开始封城,只有一个海岛开放,贸易都在海岛上,防止了疫情的蔓延。事后发现,全城死了三分之二。看来,封城也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这场瘟疫后,欧洲开挂,一路绝尘,领导世界多年。

在这期间看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clxiaolongnv.com/ffwkb/56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