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益守护联盟
栏目名称
“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
在行动
创办日期
年9月6日
刊登周期
每周至少一期
刊登版面
A0-A09
语种
汉语
刊登单位
苏州日报
作者(主创人员)
集体(另附名单)
编辑
集体(另附名单)
自荐作品所获奖项名称
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新闻专栏二等奖
专栏
简介
(另附页)
推荐
理由
自荐送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新闻专栏。
年8月,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与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检察院联手发起成立“公益守护联盟”,探索形成舆论监督、检察监督携手发力、共同守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新机制,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依托联盟,《苏州日报》于年9月6日推出“‘公益守护联盟’在行动”新闻专栏。一年多来,专栏以每周至少一期的节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充分发挥媒体职能,积极守护社会公共利益。通过报道,相关部门或者责任单位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了一批问题,如公益守护助推网约车全合规运营,商家在人行道上私设的隔离桩连夜被拆除等。此外,专栏在保护古城方面先后介入多起群众反映强烈的文物损坏或保护不到位问题。
专栏聚焦民生热点,直击社会问题,通过富有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来推动问题解决,体现了地方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初评
评语
作为传统栏目,主体思想鲜明,行业特点突出。栏目注重舆论导向,瞄准铁路发展的大趋势,展现了新时代铁路人的良好风貌。
其栏目推出作品多为百姓
当苏报记者走进位于常熟市浒浦渔政中队的中华鲟保护救助中心采访时,严御诚正在水池边用水下扫地机,给三条胭脂鱼打扫“房间”。这是每日的例行活动,三条胭脂鱼已经习惯了。它们围着水下扫地机打转,不时用嘴去触碰,用这种方式和严御诚交流。“这三条胭脂鱼是被渔民误捕后送来的。胭脂鱼生性胆小,刚来时对新环境充满恐惧,在水池里乱窜,对我更是时刻保持警惕。现在它们一点都不怕了,还‘围观’我做清洁。”严御诚说。
胭脂鱼刚到中心时的情景,严御诚记忆犹新。他说,有一条胭脂鱼的身体被刮了一个口子,且出现溃烂的情况。他把这条鱼放在专门用于治疗的暂养池,给它涂抹抗生素。鱼儿离不开水,抗生素却遇水慢慢被稀释。严御诚就一遍遍地涂,一次次地换水。
待鱼儿伤口好转,严御诚就会把它们转移到更大的水池,给它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待它们慢慢恢复,严御诚便择一个好日子,送它们回长江。
每次接收野生保护鱼类进门,严御诚都会给它们做全面体检,测量、检测各项指标。鱼儿们回长江时,条条活蹦乱跳。“这三条胭脂鱼,我养了八个月,是三年来养护时间最长的一批鱼。现在它们基本恢复健康了,我准备选择一个好天气送它们回长江,也许在清明之后的某天……”严御诚的语气里有些不舍,“时间长了,总会产生感情,但我明白,长江才是它们的家。送它们回家,是我的任务。” 严御诚说,近年来,在渔政部门的宣传下,无论渔民还是市民,遇到误捕或搁浅的长江水生保护动物,都能主动送来。 三年来,中心共救助了54条野生中华鲟、62条胭脂鱼,它们大部分都被救活,成功返回长江。“野生,代表着野性,也代表着对人类提供的环境的警惕和敏感。为了迎合这些长江‘客人’,中华鲟保护救助中心没少花心思。”浒浦渔政中队负责人说,胭脂鱼等保护鱼类多属于底栖鱼类,为模拟长江江底的温度,在夏天和冬天,养鱼的房间24小时开着空调。
为了给鱼儿们提供更好的水,并避免换水时给它们造成二次伤害,严御诚动脑筋设计了净水池,尽可能让水质接近长江水的自然状态。
对于中华鲟、胭脂鱼的生活习性、口味偏好,严御诚了如指掌:它们爱吃活食,水蚯蚓、草虾都必须是活的,否则它们宁愿饿死也不吃。
为了获取活虾、活虫,严御诚和同事们经常大清早就赶到菜市场。不少渔民了解鱼的口味偏好,也会带着活虾来看望它们。
从广阔的长江进入狭小的水池,无论哪一种鱼类,刚来时都会局促不安。中华鲟尤其怕生,它们会围着鱼池不停打转,甚至绝食。严御诚会调配一些有特殊香味的饵料,粘在活食上,帮鱼儿们增强食欲。在香料的诱惑下,即使是中华鲟这样倔强的鱼类也会慢慢放下“高傲”,开始进食。一来二去,不论是什么鱼类,不出一个月都会成为严御诚的朋友。严御诚每天帮它们清洗鱼池,给它们送上好吃的,它们也会围拢上来,摇头摆尾,似乎是表达感激。“鱼爸爸”是一个缩影。从常熟、张家港的渔民到大中小学的学生,从高校的生态研究者到民间环保志愿者,他们从身边做起,身体力行,或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或进行生态环保宣传,或做野外生态调查。每个人都为守护长江生态而努力…… 因为渔民群体的逐渐消失,今后被误捕而送来中心的鱼可能会减少,但“鱼爸爸”并不担心没事可做。因为,中心已成为教育课堂,常熟各中小学的孩子们会经常来这里听他讲救护鱼儿的故事,并近距离接触观察这些水中生灵。一名小朋友在观后征文中写道:期待长江绿水长流、鱼翔浅底。
下半年
作品标题
村民乱收停车费,屡禁不止为哪般?
发表日期
年2月2日
作
品
评
介
秋冬时节,以红枫、银杏著称,被誉为全国四大赏枫景区之一的苏州天平山迎来大量游客。可在赏枫路上,不断有附近村民“引导”停车,并向车主违规收取停车费。记者调查发现,景区周边“灰色”收费现象已存在数年之久。
针对这一严重影响苏州旅游环境的不文明现象,这篇报道从“记者目击”“真相调查”“如何破解”三方面层层推进,直击游客普遍 秋冬时节,苏州天平山景区又迎来大量游客。天平山以红枫、银杏、怪石和清泉闻名于世,是全国四大赏枫景区之一,其旖旎的景色一向为人所称道。可最近“公益守护联盟”热线“”连续接到市民反映,称在赏枫路上不断有附近的村民“引导”停车,违规收费,而且没有任何收据。记者调查发现,景区周边“灰色”收费现象已存在数年之久。 见车就拦,收费标准每家都不同(小标题) 上个双休日天气不错,市民李先生一家三口坐私家车来到天平山景区准备赏枫。汽车刚拐进灵天路,李先生就注意到,路边站着好几名大伯大妈,看到有车过来就一路招呼着“这边停车”。 李先生本来想把车停在距离景区近一点的地方,可一看到他的汽车速度降下来,就有人迅速围上来跟着车跑,还有人开始堵他的车。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好摇下玻璃窗。对方告诉他:“到我们那里停车只要0元钱,全天不限时。”看到前前后后都是长长的车流,李先生选择跟着拦车人走,把车停好。 来自上海的潘女士也遭遇了李先生同样的一幕。只不过,她停在人家空地上的停车费是25元,而且没有任何收据或发票。 接到市民、游客的反映后,记者特意驾车前往天平山景区一探究竟。到了桃花源小区附近,就不断有人吆喝“停车停车”。灵天路到景区门口两三百米的道路上,几乎每隔十来米就有好几个村民扎堆站在一起,要么手拿小红旗,要么举着一张“收费停车”的纸片,盯着前方车辆。 记者注意到,村民收费的标准各不相同,有的叫价9元、0元,有的收5元、20元,还有的要价25元甚至30元。耐不住一名老阿姨软磨硬泡,记者将车停在了一家“农家乐”的后院,收费20元,而且要求最好给现钞。虽然有人脖子上挂着一个 停车位“缺口”给了村民“商机”(小标题) 天平山景区周边为什么总有村民拦车收费?天平山附近到底有没有正规停车场?在联防队员张先生的介绍下,记者在灵天路中段找到了天平停车场。 这家位于“姑苏印象文化村”内的停车场门口明示“停车场对外开放,天平停车3小时/9元,24小时最高收费20元”,执行的是吴政发()22号吴中区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据了解,这个停车场最多可容纳多辆汽车停放。 在距离景区售票处东北侧的地方,是红枫停车场,可供多辆汽车停放,收费标准为小时以内6元,小时以外部分2元/半小时。停车场的公示牌明示,红枫停车场于年0月5日起由物业公司统一收费,并出具正规停车发票。同时明确,若不给正规停车发票,司机可以拒付停车费。 这样的正规停车场在赏枫高峰时期还是有点不够用。几名每天在周边巡逻的联防队员说,可能是发现了停车位存在“缺口”,天平村的村民才出来拦车,特别是双休日、节假日,做这个生意的村民较多。 记者观察到,在天平山景区周边,稍小一点的农家宅院可停放一二十辆车,面积大一点的可停放二三十辆甚至更多,按照一辆车平均停放两三个小时计算,村民仅靠收取停车费,高峰日一天至少净赚上千元。 在苏州“寒山闻钟”论坛上,反映天平山景区周边村民乱收停车费的问题由来已久。从年0月开始,就有市民通过“”苏州便民服务热线投诉。对此,吴中区木渎镇有关部门的答复是:村民违规收费现象,属历史遗留的疑难杂症,镇相关部门长期以来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管理,但收效不佳。针对这一问题,属地村委会工作人员对村民进行教育劝导,要求停止收取停车费,同时做好相关沟通解释;相关执法部门已加强天平山景区周边的管理及执法力度。 今年月下旬,再次有市民吐槽“天平山景区周边有大爷大妈违规收费”现象。吴中区木渎镇政府便民服务员回复,接到市民投诉后,已及时联系了属地天平村,经向工作人员进行核实,属地村安排村民组长前去制止,并且联合综合执法部门一起加强巡视,(游客)对乱收费现象可以拒绝付费,必要时可以报警处理。 如何破解村民拦车收费问题?(小标题) 村民拦车收费现象屡禁不止,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 记者拨打“”价格举报热线询问。客服人员介绍,正规的收费停车位都必须有停车收费公示,开办停车场必须经过交警、物价等部门批准。一些村民利用自己家门口的空地,向游客随意收取停车费,属于违规收费行为,有关部门理应查处。 江苏宏谐律师事务所赵森律师认为,村民擅自设立停车场所,自立收费项目或者自定标准收费,其行为已经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范围内的商品或者服务价格的、自立收费项目或者自定标准收费,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应当由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 有市民建议政府部门充分利用场地,在旅游高峰时增设规范管理的临时停车场地,堵住停车资源的“缺口”,也就堵住了村民违法违规拦车收费的源头。 木渎交警中队中队长潘洪明告诉记者,今年天平山赏枫节期间,来自各地的游客几乎天天爆满,高峰日甚至一天就涌来3万人。由于目前天平山景区停车位有限,吴中交警将部分市政道路资源免费提供给游客临时停放。“尽管如此,车位还是不够。”警方建议,前往天平山赏枫,可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年每月第二周刊载作品目录
月份
标题
刊载日期
月
33家医疗机构被责令立即整改
月0日
2月
高铁北站有出租车司机违规
2月4日
3月
让共享汽车挪车太难?
3月7日
4月
职能深度融合保障舌尖安全
4月日
5月
“牛皮癣”,真的无法根治吗?
5月9日
6月
新区公园夜间照明何时亮起来
6月6日
7月
园区“三湖”鱼儿遭谁毒手?
7月日
8月
部分公共健身设施很“受伤”
8月8日
9月
风景邮戳该去哪儿盖?
9月2日
0月
名人故居保护能否“一宅一策”
0月0日
月
高速公路下穿涵洞拓宽遇瓶颈
月7日
2月
村民乱收停车费屡禁不止为哪般
2月2日
9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
栏目名称
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
创办日期
年4月26日
刊登周期
每周至少一期
刊登版面
城事版
语种
中文
刊登单位
江淮晨报
作者(主创人员)
陈晓敏、宋功林、赵跃、周文丽、李培、周勇、刘小容
编辑
徐经胜、候梦梦
专栏
简介
年以来,合肥市文明办携手江淮晨报开辟“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栏目,将“头条位置”留给各行各业的好人们,把“头条”打造成合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三年多来,将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推上榜样的领奖台,共有近位普通的合肥市民因为做了好事登上了江淮晨报的头条。 为保障该栏目的稳定推进,江淮晨报成立专门的栏目项目小组,由采访中心负责人统筹选题,以固定采编团队形成栏目稳定的生产队伍。通过这样一个栏目及丰富的举荐渠道,江淮晨报“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栏目报道的人物很多被选树为合肥好人、安徽好人甚至中国好人。年,江淮晨报“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栏目以至少一周一期的频率在江淮晨报城事版头条更新。 经过3年多的持续报道,“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栏目已成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窗口,并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同步将栏目扩展到新媒体平台,借助拥有70万粉丝的江淮晨报官方 年“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栏目获得市文明办、省文明办的肯定,并在合肥市文明办的推送下,登上中国文明网。江淮晨报还制作了《谁,是这座城市的头条》vlog宣传短片,介绍江淮晨报“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栏目宣传成果,短片被安徽文明办作为典型案例报送至中央文明办,并获得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肯定,将“我帮合肥好人上头条”确定为“优秀工作品牌”。中央文明网官方 当天下午时左右,宋玉中驾驶D0路公交车行驶至底站响导时,在车厢里发现了一个橘红色的蛇皮袋。由于袋子破旧,一开始宋师傅还以为是乘客故意遗弃。“打开一看是一床被褥,掀开被褥发现全是百元现金。”来不及清点,宋师傅赶紧联系公交公司,汇报了这一情况。 公交公司拨打报警电话后,辖区新城派出所民警张世林立即赶到公交公司,经过民警清点,袋内现金共有5万元。让民警感到奇怪的是,从宋师傅发现直到当晚,警方未接到失主报警。“袋子里除了钱,就是被褥和生活用品,推断是一名务工人员的行李。”张世林告诉记者,协助公交公司妥善保管好现金后,为避免失主因丢失巨款发生意外,他和视频侦查员马晓红立即开展工作。经过数小时努力,最终确认了失主身份。4月5日下午,在民警的见证下,失主许先生当面清点,蛇皮袋内的物品和现金一样不少。经了解,许先生在外地务工,趁着清明节放假回老家定远,途经肥东乘坐公交车时丢失巨款。丢失巨额现金后,从公交公司领回 无独有偶。4月5日,清明节假期第一天,肥东县又发生一起乘客将巨额现金遗失在公交车上的事件。当天下午3点左右,肥东县东城公交公司驾驶员梁华堂驾驶D05路公交车从马湖发车,前往合肥地铁三十埠站。当天约7时许到达底站,梁华堂在例行打扫公交车卫生时,发现驾驶员座位后面有个红色的方便袋,打开后,一捆现金惊呆了梁师傅,他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公司。由于马上又要发车,梁师傅将乘客丢失的现金交到了公司调度办公室,等待粗心乘客前来领取。经清点,遗失的现金共计元。当天傍晚,丢失现金的乘客韦先生联系上东城公交公司,在核实确系失主后,公司返还了这笔现金。下半年
作品标题
何家庆眼角膜给两位少年带来光明眼角膜移植手术昨已顺利完成
发表日期
年0月25日
作
品
评
介
0月24日,“魔芋大王”何家庆捐献的眼角膜,已顺利完成移植手术。来自淮南、六安的两个少年有幸得到这珍贵的“爱的馈赠”。如无意外,他们将在十天内重见光明,一个月后可重返校园。本篇稿件是“魔芋大王”何家庆离世的追踪报道,记者跟踪何家庆捐献的眼角膜使用结果。为何家庆的人间大爱划上圆满的句号。稿件娓娓道来,感人至深。
采
编
过
程
“魔芋大王”何家庆不幸因病离世,给人间留下无尽喟叹的同时,也留下特殊的希望——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将眼角膜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受捐孩子的寻找、手术、手术结果,都成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