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智
一早市
早市似乎与我有特殊的缘份!小小的县城,原来好像没有早市。第一个早市,就在我曾住的小区前面,临街摆设,出门即到。市里生活了三年,城乡结合部,也是出门就到早市。不在县城居住的几年,县城的早市由于棚户区改造,几经搬迁。刚回县城,搬了新家,与旧小区几乎是大南大北,相隔甚远。不想早市好像追着似的迁到了现址,几乎又在小区门口。
应该说叫做城的地方,早市是最为亲民的。买家是平头百姓,卖家也是小商小贩,卖家也不乏市民,种两亩园田,贩几件衬衫袜子,或者只是院中果树上鲜果吃不完,台阶下多垄了几棵葱,抑或只是田间采了点野菜,有时也不贪图卖多少钱,只是丢掉可惜。于是,早市上既有商人的斤斤计较,也有乡里乡亲的亲情,十块钱三斤黄杏,一块钱四个圆白菜的价格,自然比超市便宜不少,买几根黄瓜搭几根芫荽,买几个大的捎几个小的之类的事,也自自然然。早市比起超市,土气,但接地气,也最不缺的是人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城的早市傍路而设,没有棚屋,没有柜台,天明摆摊,日中即散。摊位的位置、宽窄,自然影响生意的好坏。旧小区门前的街不长,东西各有一个路口,两个路口之间的长度不到三十米,三十米街道留下走人的通道,两边就是早市设摊的地方。谁摆在哪儿、摆多宽,怎么确定,不是个简单问题。一次晚归,已是过了午夜,走进小区门口,路灯昏黄,几个人在灯影中影影绰绰,不禁心中一紧,想来不是醉汉就是心有异图的人。急步走过时,匆忙一瞥,原来却是几个早市摆摊的人。自然是熟人,就上前打个招呼,好奇他们为何深夜不归,原来他们是在占摊位,地上线绳、纸板标示出各自范围。他们说,为占摊位,甚至需要彻夜不归,在货车里过夜,等明天四、五点钟起来整理摊位,不禁感叹他们的辛苦!
市里居住时,早市就很简单,是商铺临街摆出的露天摊位,也夹杂了些摊煎饼、卖牛奶的人,间或也有周边菜农卖一些时新蔬果,不过多是残次品,价钱自然相当便宜。临时来的卖家,在临待商家的摊位间随便找个地,货物各不相干,不会相互影响,自然相安无事。
县城现在的早市,是成直角的两条街。每条街都五十米开外,摊位就不像旧小区前紧张,不过还是需要提早占住的。时常看见有人守着一辆货车、或者提着一筐菜,尴尬地陪着笑,还是被原先的摊主赶来赶去。早市,大约像人类历史,摊位就像领地,先来先得是基本原则,当然也少不了计谋、暴力、或者其它,最后形成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普遍认可的规则。当然,现在的早市是文明社会中的一个部份,每天必到的城管随时就能调整早市的形态。曾经看见两个卖家因为摊位,争得面红耳赤、青筋暴出,攘臂伸拳,几近动手,其中一位声言要报警,最终众人解劝,相安无事。这件事,只是早市上罕见的插曲。
据说早市又要迁址,相信迁到哪里,早市也不会改变太多。只要距离不是太远,我还是愿意每天去逛逛,不一定买什么,只为感受下最土也是最真实的生活。
二快递
现住的小区在县城边缘,与主城区隔了条马路。装修的时候,就发现一个问题:除了邮政、顺丰等少数几个,快递是不送货上门的。
网购时代,快递不送达是个大问题。那时网购的都是装修用的大件。快递公司一打电话,就是通知去自提。县城虽然不大,但自己没车也不会开车,电动自行车太小,带不回来,只能打车。网购本来图得就是便宜省事,反而整得又麻烦又费钱,实在窝心恼火。下次网购时就加了小心,下单前必定细致和商家咨询,走什么快递,能不能送货上门。如果不能送货上门,干脆就不买了,免得麻烦。
一次还是买了个大件,下单时询问商家走什么快递,商家说是某通。本来已有经验,某通本小区的快件是不送货的,需要自提,就想放弃购买。商家马上说他问问某通,是不是能到,如果能到,您再下单。不长时间,商家回复说是某通说能送货上门,于是下了单,并和商家说明货不送上门不签收。货到了,某通电话打过来,竟然还是要求去自提。情况反馈给商家,商家很愤慨,他说要再打电话询问某通。不一回会儿,商家回复说,他已咨询,送货上门。商家说,要实在不送,你投诉下,投诉给某通上级部门,他们会督促你们县的公司送货的。要是投诉还不行,你再退货好吗?想想也行,于是在某宝物流服务上进行了在线投诉。客服答复说,反映的问题已经处理,很快将有人联系。本县的公司倒是反应很快,打进电话的电话却语气激愤,强硬地责怪我打了投诉电,后来解释了我居住的小区不在城镇居住区内,不属于送货上门范围。电话里就不免争执了几句,心情就变得很坏。顾客是上帝,作为上帝,反被责备,心有不甘,再次投诉,这次是某通的服务总台。总台的客服,倒是很客气,反复道歉,答复一定把货送到。货是送到了,但快递员一脸阴云、语气冷淡。
有了这样的经历,也算长了见识。县城不大,步行从东走到西花不到一个小时,从南走到北用不了半小时,原来有规划区内,规划区外的说法。仅隔一条马路,那边是规划区内,这边却是规划区外。地址写在那边,快递送货上门,地址写在这边,概不派送,只有自提。其实快递车两分钟就能到的一段路,快递员宁可在那边停十分钟等你去收货,也决不送过这边来,真是咄咄怪事,那条线仿佛是雷区,他万万不能也不敢跨越。
对我而言,网上购物就成了很费周折的一件事,选定了货物时,还要反复和商家咨询,走哪那快递。是邮政、顺丰,自然立即下单,无奈只能走其它快递,就把地址写到路那边,省得还得去自提。后来干脆就将收货地址写到单位,快递一到,下班回家双手再无空闲。
去年,城中忽然出现了不少快递驿站,分布在县城的各个方位,各个快递公司的快件都集中在那里,其中的一个驿站还距离小区不远,心中不禁窃喜:这么近,自然会送货上门,从此免受提携之累。开业以后才发现,驿站并不卖货上门,倒成了全部自提,而且不分规划区内、规划区外,算是一视同仁。不过庆幸的是,除了邮政、顺丰,还有一家申通没进驿站,本小区也开始送货上门,也算意外收获!
生活本应越来越方便,这个逻辑在小城好像有点水土不服。
三变化
猪肉价格今天19块,比前几天又贵了一块。卖肉的说,明天还要涨,极力劝说多买点。
这或许只是生意人的套路。我们的国家面积太大了,市场大,生产者多,产品价格几乎无法预测,特别是农产品价格更难预测。算(蒜)你狠、将(姜)你军的事件发生过,芹菜披房、白菜砌墙的事也不少。今年的蒜价大跌,报道说产地价格只有五、六毛。不过,本地新蒜售价十块三斤,比往年低了近一半。猪肉价格算是比较平稳的,尽管也有周期性波动,但原先波动也就是在一二块之间。去年的非洲猪瘟,猪肉价格火箭式窜升,从十二块直达三十块,翻了一番还多,直到今年三四月份才有所回落,本地价格最低也在18块,相比去年同期还是涨了一半。长远看,也没有回复到去年价格的可能,因为粮食价格也涨了,不仅是我国,世界的粮价都普遍上涨。猪吃粮长肉,粮价涨,肉价就得涨,道理不复杂。前几天,美军轰炸烧毁了叙利亚两万亩庄稼,是不是会造成粮价继续上涨,肉价继续上涨,这个说不准。但又会有很多人挨饿,那是一定的。
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其中往往有个由头,会造成永久性的改变。就像猪肉,价格起先来回波动,遇到了北洲猪瘟就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然后有所回落,在一个新点上再行波动。记得猪肉刚涨价时,反应很强烈,猪肉销量大减,大家都觉得吃不起了,改吃鸡、吃兔,吃那些没猪肉贵的替代品,大概去年春节应该也是中国鸡肉销售的一个新高峰。现在,大家对猪肉的新价格已经适应了,基本回到了该买就买的状态了。去年早市上曾经只剩下一家猪肉摊家,摊主苦着脸说,收摊时连半扇猪肉到都不一定卖完。后来增长到三家、四家。今早数了数是7家,比去年最多还多2家,都摆着整扇猪肉,可见买卖不错。
有些变化,是很难回去了。特别是重大事件引发的变化,就像猪瘟带来的猪肉价格。而更为重大的事件、灾难带来的变化,更是无法抹去,可能永久留存。新冠疫情就是这样的事件、灾难。尽管我国早已进入了常态防控,生产生活都已基本恢复,但世界疫情仍无法遏制。这样的灾难,带来的,既有国际格局的变化、国家政策的变化,也有国民思想心态的变化和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变化。方方的抗疫日记,搁在以往可能会涌来围观和点赞,现在基本上批评批判。大灾难面前,爱国激情被充分点燃,民族精种进一步凝聚。随着抗疫的胜利,街上的口罩会越来越少,聚餐聚会、打牌闲聊也会逐渐恢复。但有一些东西中它会留下,比如对祖国更深的热爱,民族更强的凝聚力,以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比如聚餐时的分餐公筷公勺制,也许无法察觉,却会顽固地留存,这是灾难留下的经验和教训!
作者简介:王轶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曾在《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天池小小说》等杂志,金雀坊、闲泉文学、东方文韵等平台发表作品。投稿要求
1、来稿体裁不限,小说、散文宜在——字以内,诗歌不得少于字。文稿要有可读性。稿子要认真校对,谢绝语病、错别字、标点不规范稿件。2、作者须得提供个人简介及清晰照片一幅。3、来稿必须原创,否则恕不刊用。鼓励作者提供诗文配图(图片用jpg格式)。来稿不得抄袭、套用他人作品,文责自负。投稿10天后未被采用可作其他处理,不必再问询。4、稿件一经采用,给予签约作者30元一般作者20元稿酬,阅读量超过的签约作者给予50元一般作者30元稿酬,以